第一章 绪论 | 第1-32页 |
·双重数据管理机制的构想 | 第14-19页 |
·新一代信息化平台--Internet | 第14页 |
·Internet数据表达标准--XML | 第14-15页 |
·企业数据主导管理方法--RDB | 第15-16页 |
·XML与RDB的技术比较 | 第16-18页 |
·双重数据管理机制的构想 | 第18-19页 |
·XML与RDB多层次双向数据集成技术 | 第19-21页 |
·技术内涵 | 第19-20页 |
·技术特点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1-23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3-24页 |
·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5-27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理论意义 | 第27-28页 |
·应用价值 | 第28-29页 |
·论文逻辑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于模式映射的XML到RDB转换技术 | 第32-65页 |
·引言 | 第32页 |
·相关研究工作及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32-33页 |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 第32-33页 |
·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33页 |
·XML的相关技术 | 第33-35页 |
·XML的应用领域 | 第33-34页 |
·XML相关技术 | 第34-35页 |
·XML-Schema的新特点及语义约束特征 | 第35-40页 |
·XML-Schema的新特点 | 第35-38页 |
·XML-Schema的语义约束特征分析 | 第38-40页 |
·DTD到一般关系模式的映射算法 | 第40-44页 |
·DTD中元素结构关系的分析方法 | 第40-43页 |
·DTD中复杂关系的简化方法 | 第43页 |
·基于元素有向树的DTD到关系模式映射算法 | 第43-44页 |
·XML-Schema到一般关系模式映射算法 | 第44-55页 |
·映射算法的总体思路 | 第44-45页 |
·XML-Schema的模式预处理 | 第45-46页 |
·基于正则树的XML-Schema形式化描述方法 | 第46-50页 |
·E-R模型的扩展 | 第50-51页 |
·FD-XML到EER的映射 | 第51-52页 |
·XML-Schema到一般关系模式的映射算法 | 第52-55页 |
·一般关系模式的具体化 | 第55-60页 |
·基本数据类型的映射策略 | 第56-57页 |
·具体关系模式的生成算法 | 第57-58页 |
·数据约束特征的保留方法 | 第58-60页 |
·XML事例文件存入RDB | 第60-61页 |
·XML事例文件解析 | 第60-61页 |
·数据项的插入 | 第61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实验路线及数据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第三章 基于模式映射的RDB到XML转换技术 | 第65-89页 |
·引言 | 第65页 |
·相关研究工作及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65-66页 |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 第65-66页 |
·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66页 |
·关系模式到XML-Schema模式映射总体思路 | 第66-67页 |
·RDB到XML转换的总体思路 | 第66-67页 |
·关系模式的语义约束条件分析 | 第67页 |
·关系模式的逆向重构及其有向图表示算法 | 第67-75页 |
·一般关系模式的数学描述 | 第68-70页 |
·关系模式的有向图表示--模式有向图 | 第70-71页 |
·基本关系分离方法 | 第71页 |
·属性重构方法 | 第71-73页 |
·完整性建立方法 | 第73-74页 |
·重构结果的矩阵表示 | 第74-75页 |
·一般关系模式到XML-Schema映射算法 | 第75-85页 |
·算法输入输出的界定 | 第75-76页 |
·内嵌模板的定义 | 第76-78页 |
·全局参量的设置 | 第78页 |
·数据结构的映射 | 第78-81页 |
·约束完整性的建立 | 第81-83页 |
·映射结果的表示 | 第83-85页 |
·RDB到XML的发布 | 第85-86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实验路线及数据 | 第8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第四章 通过XML视图动态检索底层RDB的技术 | 第89-119页 |
·引言 | 第89页 |
·相关研究工作及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89-90页 |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 第89-90页 |
·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90页 |
·基于RDB的XML动态检索机制 | 第90-91页 |
·构建双重数据管理机制 | 第90-91页 |
·建立动态检索的运行机制 | 第91页 |
·XML检索语言分析 | 第91-94页 |
·XML检索语言概述 | 第91-92页 |
·XQuery技术分析 | 第92-94页 |
·XQuery到SQL的转换方法 | 第94-108页 |
·“无关性”XQuery到SQL转换算法的思路 | 第94-95页 |
·GVRS模型及其建立算法 | 第95-97页 |
·XQuery表达式的简化方法 | 第97-101页 |
·基于规则的FLWR表达式简化方法 | 第97-99页 |
·正则路径向简单路径的简化方法 | 第99-101页 |
·XQuery到VSQL的转换算法 | 第101-104页 |
·简单路径表达式的转换 | 第101-103页 |
·FLWR表达式的转换 | 第103-104页 |
·VSQL到SQL的重写方法 | 第104-107页 |
·GVRS与底层RDB的对应关系建立方法 | 第105-106页 |
·VSQL到SQL的重写算法 | 第106-107页 |
·“无关性”XQuery到SQL转换算法小结 | 第107-108页 |
·XQuery到SQL转换算法的优化 | 第108-112页 |
·通过路径导航消除多级嵌套 | 第109页 |
·通过结果分组合并减少联合 | 第109-112页 |
·SQL执行结果的标记及动态检索的双向性 | 第112-114页 |
·标记结构的获取 | 第112-113页 |
·数据项的插入 | 第113-114页 |
·动态检索的双向性讨论 | 第114页 |
·双重数据管理机制的思考 | 第114-115页 |
·RDB作为XML底层存储载体的局限性 | 第114-115页 |
·面向XML数据管理的关系模型扩展初探 | 第115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115-118页 |
·实验路线及数据 | 第115-11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XML视图与底层RDB的同步修改技术 | 第119-143页 |
·引言 | 第119页 |
·相关研究工作及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119-120页 |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 第119页 |
·本章研究内容的提出 | 第119-120页 |
·同步修改的运行机制 | 第120-121页 |
·一种XML修改语言原型--XUL | 第121-123页 |
·XML的修改模型 | 第121-122页 |
·XML修改语言原型XUL | 第122-123页 |
·XUL与XQuery的语法融合方法 | 第123-127页 |
·语法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3-124页 |
·语法融合的一般形式及其EBNF表示 | 第124-125页 |
·语法融合的具体形式 | 第125-127页 |
·XUL到SQL的转换方法 | 第127-133页 |
·XUL到SQL的转换问题分析 | 第127页 |
·XUL到SQL的转换策略 | 第127-128页 |
·FLWU的分解 | 第128-130页 |
·FLWI到SQL的转换 | 第130-131页 |
·FLWD到SQL的转换 | 第131-133页 |
·同步修改的数据一致性 | 第133-135页 |
·数据一致性的两层含义 | 第133-134页 |
·保证同步性的等待加锁同步方法 | 第134页 |
·XML有效性验证 | 第134-135页 |
·主动修改构想的提出 | 第135-137页 |
·主动修改的构想 | 第135-136页 |
·主动修改与同步修改的比较 | 第136-137页 |
·主动修改的关键技术 | 第137-139页 |
·关键技术的分解 | 第137页 |
·XML的更改检测算法 | 第137-138页 |
·XML的更改估量方法 | 第138-139页 |
·修改的有效传播 | 第139页 |
·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第139-141页 |
·实验路线及数据 | 第139-14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40-141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XML与RDB数据集成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 第143-162页 |
·引言 | 第143页 |
·Bridge_XMLRDB的设计 | 第143-150页 |
·功能要求 | 第143页 |
·设计目标 | 第143-144页 |
·结构设计 | 第144-146页 |
·流程设计 | 第146-150页 |
·包装器/仲裁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150-153页 |
·包装器的结构设计 | 第151-152页 |
·仲裁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152-153页 |
·Bridge-XMLRDB的实现与部署 | 第153-161页 |
·Bridge-XMLRDB的实现技术 | 第153-160页 |
·Bridge-XMLRDB的部署方法 | 第160-161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161-162页 |
第七章 XML与RDB数据集成在企业中的应用模式及方法 | 第162-177页 |
·引言 | 第162页 |
·企业应用集成概述 | 第162-164页 |
·企业应用系统集成的必然性 | 第162-163页 |
·企业应用集成的目标 | 第163页 |
·企业应用集成的内容 | 第163-164页 |
·Bridge-XMLRDB在企业应用集成中的应用模式 | 第164-168页 |
·企业应用集成中数据集成的主要问题 | 第164-165页 |
·基于中间件的松耦合异构数据库集成方法 | 第165-166页 |
·采用Bridge-XMLRDB实现异构数据库集成 | 第166-168页 |
·Bidge-XMLRDB的应用示例 | 第168-174页 |
·某航空主机厂应用系统集成现状 | 第168-171页 |
·Bridge-XMLRDB的应用示例 | 第171-173页 |
·Bridge-XMLRDB的应用示例分析 | 第173-174页 |
·关于XML与RDB数据集成技术潜在应用的思考 | 第174-176页 |
·DBMS的XML套件技术 | 第174-175页 |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XML管理技术 | 第175页 |
·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技术 | 第175-176页 |
·大量历史积累数据的发布技术 | 第176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176-177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77-182页 |
·论文内容总结 | 第177-17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79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思考 | 第179-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8页 |
附录1 根据XML-SCHEMA生成的关系模式 | 第198-201页 |
附录2 根据关系模式生成的XML-SCHEMA | 第201-204页 |
附录3 论文中图、表、定义、算法、缩略语目录 | 第204-211页 |
1 图目录 | 第204-207页 |
2 表目录 | 第207-208页 |
3 定义目录 | 第208页 |
4 关键算法目录 | 第208-209页 |
5 缩略语目录 | 第209-211页 |
附录4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成绩 | 第211-214页 |
1 发表论文 | 第211-213页 |
2 参与课题 | 第213页 |
3 所获奖励 | 第213-214页 |
致谢 | 第214-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