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研究--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总论第11-25页
 一、问题陈述第11-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目的第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综述第13-20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3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3-20页
 三、研究方案与方法第20-21页
  (一) 研究方案第20页
  (二) 研究方法第20-21页
 四、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 教师文化理论第21-22页
  (二)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第22-25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第25-29页
 一、文化第25-27页
 二、民族文化第27页
 三、民族文化认同第27-28页
 四、教师文化第28-29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民族性分析第29-37页
 一、教师文化民族性的理论前提第29-30页
  (一) 教师文化民族性是由文化的民族性决定的第29页
  (二) 教师文化民族性是由教育的民族性决定的第29-30页
 二、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民族性的内涵阐释第30-31页
  (一) 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民族性首先体现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第30-31页
  (二) 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第31页
 三、教师文化民族性的构成要素第31-37页
  (一) 民族教育观念—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精神内核第31-32页
  (二) 民族文化认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民族特性第32-34页
  (三) 教师文化变革—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必由之路第34-36页
  (四) 教师民族交往—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和谐之道第36-37页
第三章 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内涵及现状考察第37-57页
 一、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内涵分析第37-38页
  (一) 从民族性看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第37页
  (二) 从专业性看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第37-38页
 二、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的生存环境第38-40页
  (一) 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第38页
  (二) 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生存的社会环境第38-40页
 三、样本学校概况第40-41页
  (一) 通道S中概况第40-41页
  (二) X小学概况第41页
 四、通道侗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文化的现状考察第41-57页
  (一) 教育观念的嬗变与教师的人本意识第41-46页
  (二) 民族文化认同与教师的文化使命第46-49页
  (三) 教师课堂文化与教师文化变革第49-54页
  (四) 教师民族交往与和谐人际关系第54-57页
第四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价值追求第57-61页
 一、追求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57页
 二、追求自我生命的完美体验第57-58页
 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第58-59页
 四、促进课程的实施整合开发第59-60页
 五、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第60-61页
第五章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文化的制约因素第61-68页
 一、宏观层面第61-64页
  (一) 时代精神是教师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第61-62页
  (二) 政策法规是教师文化发展的制度保障第62-63页
  (三) 区域经济是教师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63页
  (四) 民族文化是教师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第63-64页
 二、微观层面第64-68页
  (一) 学校因素第64-66页
  (二) 教师因素第66-68页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第68-71页
 一、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培养教师文化自觉第68页
 二、继承合理教师文化,坚持教师文化变革第68-69页
 三、优化教师文化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第69页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塑教师文化形象第69-71页
结语第71页
注释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一 访谈提纲第79页
附录二 调查问卷第79-82页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第82-83页
后记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以那坡县为个案研究
下一篇:长大公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