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7页 |
第一节 政治动员研究综述 | 第6-10页 |
一、 国内外政治动员研究的两则共识 | 第7页 |
二、 政治动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第二节 四清运动开展背景、过程及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四清运动的开展背景 | 第10-12页 |
二、 四清运动的开展过程 | 第12-14页 |
三、 四清运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四清运动的动员主体、动员客体及动员资源分析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动员主体、动员客体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四清运动的动员资源 | 第19-25页 |
一、 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客观存在的利益分化 | 第20-22页 |
二、 毛泽东的个人领导权威 | 第22-23页 |
三、 四清运动的负面合法性资源——“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四清运动动员技术分析 | 第25-34页 |
第一节 利益诱导 | 第25-28页 |
一、 经济利益诱导 | 第25-26页 |
二、 政治利益诱导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组织控制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典型示范 | 第31-32页 |
第五节 群众运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三岔口:四清运动的困境分析 | 第34-52页 |
第一节 “三结合”抑或“三岔口”——集团政治学引论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工作队、社队干部、普通群众的利益及其权力互动 | 第36-42页 |
一、 三个利益集团各自的角色特征和利益诉求 | 第36-40页 |
二、 三者之间的权力互动和由此形成的权力结构 | 第40-42页 |
第三节 权力互动产生的四种具体矛盾 | 第42-52页 |
一、 开展运动和发展生产的矛盾 | 第42-45页 |
二、 群众运动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 第45-47页 |
三、 常规的准官僚组织与临时性权力组织之间的矛盾 | 第47-49页 |
四、 工作队的后顾之忧 | 第49-52页 |
结束语 公共权力的临时性运作分析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