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3页 |
1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1页 |
2 病因 | 第11-14页 |
·感染 | 第11-12页 |
·精索静脉曲张 | 第12页 |
·内分泌因素 | 第12-13页 |
·辐射 | 第13页 |
·全身性疾病 | 第13页 |
·药物、化学因素及重金属 | 第13-14页 |
·其他 | 第14页 |
3 治疗 | 第14-16页 |
·激素治疗 | 第14-15页 |
·抗生素的应用 | 第15-16页 |
·抗氧化剂治疗 | 第16页 |
·酶制剂 | 第16页 |
·其他 | 第16页 |
4 中医对不育认识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治疗 | 第16-21页 |
·关于少弱精子症认识的古代文献研究 | 第16-19页 |
·当代医家对少弱精子症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 | 第19-21页 |
5 展望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41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3页 |
3 肾阴阳两虚证中医辨证标准 | 第23-24页 |
4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5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6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第24-25页 |
7 样本量 | 第25页 |
8 分组方法 | 第25-26页 |
9 服药方法 | 第26页 |
10 疗程 | 第26页 |
11 观察指标 | 第26页 |
12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27页 |
13 观察时点 | 第27页 |
14 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研究结果 | 第29-41页 |
1 少精子症患者的研究结果 | 第29-34页 |
2 弱精子症患者的研究结果 | 第34-39页 |
3 试验组少精子症合并弱精子症与试验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的比较 | 第39页 |
4 安全性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1-46页 |
1 滋肾生精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2 滋肾生精的临床研究 | 第42页 |
3 滋肾生精汤的方解 | 第42-43页 |
4 滋肾生精汤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43-44页 |
5 滋肾生精汤疗效分析 | 第44-4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