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股票期权的一般分析 | 第10-28页 |
一、股票期权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 第10-12页 |
(一) 股票期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股票期权的历史发展 | 第11-12页 |
二、股票期权的构成要素 | 第12-18页 |
(一) 股票期权的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 | 第13-14页 |
(二) 股票期权的授予时机和授予数量 | 第14页 |
(三) 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 | 第14-15页 |
(四) 股票期权的有效期、等待期、行权期 | 第15-17页 |
(五) 授予股票的来源 | 第17页 |
(六) 股票期权行权方式 | 第17-18页 |
三、股票期权的特征 | 第18-20页 |
(一) 股票期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 | 第18-19页 |
(二) 股票期权属于看涨期权 | 第19页 |
(三) 股票期权授权的无偿性和行权的有偿性 | 第19页 |
(四) 股票期权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权利 | 第19-20页 |
(五) 股票期权一般具有非流通性 | 第20页 |
四、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价值 | 第20-28页 |
(一) 股票期权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二) 股票期权的制度价值 | 第23-28页 |
第二章 我国股票期权的实践思考 | 第28-36页 |
一、我国股票期权的实践 | 第28-31页 |
(一) 埃通模式 | 第28-29页 |
(二) 上海贝岭模式 | 第29页 |
(三) 武汉模式 | 第29-30页 |
(四) 北京模式 | 第30-31页 |
二、我国股票期权实践中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股票期权被设计为一种义务,而非权利 | 第31-32页 |
(二) 我国股票期权的获得是有偿的 | 第32-33页 |
(三) 国内外股票期权收益构成不同 | 第33页 |
(四) 我国股票期权的客体是权利残缺的股票,而非期权 | 第33-34页 |
三、我国股票期权实践的思考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我国当前股票期权的缺陷及其完善 | 第36-55页 |
一、股票期权制度自身的缺陷及其完善 | 第36-45页 |
(一) 我国股票期权法律体系的缺陷及完善 | 第36-38页 |
(二) 我国股票期权制度中股票来源的缺陷及完善 | 第38-40页 |
(三) 股票期权行权方式的缺陷及完善 | 第40-42页 |
(四)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幅度不够 | 第42-44页 |
(五) 我国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矛盾 | 第44-45页 |
二、与股票期权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45-55页 |
(一) 我国股票市场的弱势特征及其完善 | 第45-46页 |
(二)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46-48页 |
(三)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48-51页 |
(四) 会计制度的处理 | 第51-53页 |
(五) 税收制度的完善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