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拟南芥ROS-ABA信号途径介导基因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写表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37页
 第一章 植物细胞活性氧信号转导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第11-35页
   ·活性氧的产生、清除及其调控的生理反应第11-18页
     ·活性氧的产生第11-13页
     ·活性氧的清除第13-14页
     ·活性氧参与调控的生理反应第14-18页
       ·活性氧与细胞凋亡第14-15页
       ·活性氧与气孔运动第15-18页
       ·活性氧与植物生长发育第18页
   ·活性氧的信号转导及其基因表达第18-27页
     ·活性氧感受的分子机制第18-20页
     ·活性氧与与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第20-22页
     ·活性氧与胞质自由Ca~(2+)第22-23页
     ·活性氧与NO第23页
     ·活性氧与G蛋白第23-25页
     ·活性氧、NADPH氧化酶与ABA信号转导第25-26页
     ·活性氧与乙烯、水杨酸、茉莉酸甲酯第26-27页
   ·活性氧的应答机制第27-31页
     ·原核生物的应答机制第27-29页
     ·酵母中的应答机制第29-30页
     ·植物中的应答机制第30-31页
   ·参与活性氧信号转导的转录因子第31-32页
   ·真核生物转录因子活性的调控方式第32-34页
   ·展望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7-105页
 第三章 GPX3与COLD6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第37-63页
  一 前言第37-38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38-49页
   ·质粒载体与菌株第38页
   ·实验试剂第38页
   ·实验溶液第38-40页
     ·酵母实验溶液第38-40页
     ·分离原生质体所需溶液第40页
     ·原生质体转化所需溶液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9页
     ·植物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40页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40-41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第41-43页
     ·GST Pull-down验证蛋白体外互作第43-46页
     ·与目的蛋白体外互作区域分析第46页
     ·双分子荧光互补瞬时表达验证植物细胞内蛋白互作第46-48页
     ·实验所需引物第48-49页
  三 实验结果第49-60页
   ·COLD6参与了植物对ABA、H202等胁迫的反应第49-50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拟南芥基因GPX3和COLD6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0-52页
     ·酵母双杂交重组载体构建第50-51页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检测第51-52页
   ·GST Pull-Down验证GPX3与COLD6的相互作用第52-54页
     ·pGEX-2TK-GPX3的载体构建第52页
     ·pCITE-COLD6的载体构建第52-53页
     ·GST Pull-down验证GPX3与COLD6的相互作用第53-54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COLD6中与GPX3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第54-56页
     ·COLD6结构域分析及其pACT2重组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显色第55-56页
   ·利用BiFC检测GPX3与COLD6的体内互作第56-58页
     ·BiFC重组载体的构建第56-57页
     ·BiFC检测GPX3与COLD6之间的体内相互作用第57-58页
   ·利用免疫共沉淀检测GPX3与COLD6的体内相互作用第58-60页
     ·瞬时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8-59页
     ·免疫共沉淀检测GPX3与COLD6的体内相互作用第59-60页
  四 讨论第60-63页
 第四章 COLD6与HRF1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第63-79页
  一 前言第63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63-69页
   ·质粒载体与菌株第63-64页
   ·实验试剂第64页
   ·实验溶液第64-65页
     ·酵母所需溶液第64页
     ·体内免疫共沉淀所需溶液第64页
     ·原生质体所需溶液第64-65页
     ·原生质体转化所需溶液第65页
   ·实验方法第65-69页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65页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65-66页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66页
     ·酵母阳性克隆的筛选(β-galactosidase filter assays)第66-67页
     ·β-galactosidase活性的定量测定第67页
     ·质粒大量提取纯化第67-68页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第68页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PEG转化第68-69页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第69页
     ·体内免疫共沉淀(Co-IP)第69页
     ·实验所需引物第69页
  三 实验结果第69-75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COLD6和HRF1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9-71页
     ·pAS2-HRF1载体的构建第69-70页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显色第70-71页
   ·利用BiFC检测HRF1与COLD6的体内相互作用第71-73页
     ·pSPYNE-HRF1重组载体的构建第71-72页
     ·BiFC检测HRF1与COLD6之间的体内相互作用第72-73页
   ·利用免疫共沉淀检测HRF1与COLD6的体内相互作用第73-75页
     ·pRT105-Flag-HRF1瞬时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RF1与COLD6的体内相互作用第74-75页
  四 讨论第75-79页
 第五章 COLD6的核质运动介导了氧化还原信号感受及转导第79-103页
  一 前言第79-80页
  二 材料与方法第80-86页
   ·实验材料第80页
   ·实验试剂第80页
   ·实验溶液第80-81页
     ·基本溶液第80-81页
     ·分离原生质体所需溶液第81页
     ·原生质体转化所需溶液第81页
   ·实验方法第81-86页
     ·植物材料的种植第81-82页
     ·表皮生物学分析第82页
     ·拟南芥杂交第82页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2页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第82-83页
     ·拟南芥总cDNA的合成第83页
     ·PCR与半定量RT-PCR第83-84页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84页
     ·T-DNA插入纯合体筛选方法第84页
     ·离子的电渗漏检测第84-85页
     ·鲜重的测定方法第85页
     ·激光共聚焦显微测定技术第85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第85页
     ·所用引物第85-86页
  三 实验结果第86-98页
   ·拟南芥GPX3的亚细胞定位第86-89页
     ·拟南芥GPX3跨膜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6-87页
     ·pT-GFP-MCS-GPX3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7-88页
     ·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及GPX3的亚细胞定位第88-89页
   ·COLD6的亚细胞定位第89-90页
     ·COLD6结构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第89页
     ·pT-GFP-MCS-COLD6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9-90页
     ·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及COLD6的亚细胞定位第90页
   ·COLD6的核质运动介导了氧化胁迫信号转导第90-92页
   ·胞质H_2O_2参与调节COLD6的核质运动第92-93页
   ·拟南芥GPX3对COLD6的核质运动的影响第93-94页
   ·突变体的遗传学表型分析第94-97页
     ·双突变体和三突变体的构建与鉴定第94-95页
     ·H_2O_2对双突变体及三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第95-96页
     ·ABA对双突变体及三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第96-97页
   ·下游基因表达的检测第97-98页
  四 讨论第98-103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X银行广西分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疆高师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