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

共情的理论和发展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前言第8-10页
一、共情的历史发展第10-18页
 (一)、共情概念的历史第10-13页
  1、共情的美学渊源第10-11页
  2、共情在心理学中的发展第11-13页
 (二)、共情的结构第13-16页
  1、特质论第13页
  2、情绪-认知状态论第13-15页
   (1)、情绪性界定方式第14页
   (2)、认知性界定方式第14页
   (3)、综合界定方式第14-15页
  3、多重体验阶段论第15-16页
 (三)、共情的本质第16-18页
二、共情的理论第18-36页
 (一)、理论阐述第18-30页
  1、罗杰斯的共情理论第18-19页
  2、Barrett-Lenarrd的共情理论第19-20页
  3、Gladstein的共情理论第20-27页
  4、科赫特的共情理论第27-30页
 (二)、共情的实证研究第30-36页
  1、共情的测量第30-32页
   (1)、特质测量第30页
   (2)、情绪-认知成分测量第30页
   (3)、多成分、多阶段测量第30-31页
   (4)、评定方法和施测工具第31-32页
  2、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之间的关系第32-33页
  3、影响治疗共情的因素第33-34页
  4、共情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作用第34-36页
三、共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第36-39页
 1、共情理论和概念的多样性第36页
 2、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和局限第36-37页
 3、相关研究较多第37页
 4、实证主义影响下的共情研究第37页
 5、共情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第37-39页
四、共情研究的新思路与展望第39-54页
 (一)、文化与共情第39-44页
 (二)、共情的叙事社会建构主义思路第44-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真指南》哲学思想探析
下一篇:美育与现代人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