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部分 内隐知识的研究背景、意义和问题提出第15-29页
 第一章 内隐知识的研究背景第15-20页
  第一节 哲学背景第15-17页
  第二节 心理学背景第17-18页
  第三节 教育学背景第18-20页
 第二章 内隐知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20-23页
  第一节 内隐知识研究的源起第20-21页
  第二节 内隐知识研究的发展第21-22页
  第三节 内隐知识研究的现状第22-23页
 第三章 研究意义与问题提出第23-29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23-26页
  第二节 问题提出第26-27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第27-29页
第二部分 内隐知识的理论研究第29-81页
 第四章 内隐知识理论的代表第29-47页
  第一节 庄子第29-30页
  第二节 迈克尔·波兰尼第30-33页
  第三节 罗伯特·斯滕伯格第33-40页
  第四节 佐尔坦·迪恩斯第40-44页
  第五节 野中郁次郎第44-47页
 第五章 内隐知识的内涵第47-60页
  第一节 内隐知识的定义第47-49页
  第二节 内隐知识的本质第49-53页
  第三节 内隐知识与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第53-56页
  第四节 内隐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第56-60页
 第六章 内隐知识的类别第60-68页
  第一节 内隐知识的多层次论证第60-62页
  第二节 内隐运动知识—手感第62-63页
  第三节 内隐判断知识—直觉第63-65页
  第四节 内隐语义知识—语感第65-66页
  第五节 内隐情境知识—文化第66-68页
 第七章 内隐知识的研究方法第68-81页
  第一节 无意识知识的测量第68-71页
  第二节 情境判断测验第71-76页
  第三节 积贮格栅技术第76-77页
  第四节 线索积累任务第77-79页
  第五节 两项三元组合程序第79-81页
第三部分 内隐知识的实验研究第81-163页
 第八章 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关系的实验研究第81-96页
  第一节 内隐认知加工与外显认知加工第81-84页
  第二节 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第84-89页
  实验一 外显提示对接球者视角线索判断及接球准确率的影响—兼论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关系第89-96页
 第九章 内隐知识性质的实验研究第96-125页
  第一节 个体性第96-98页
  实验二 线索积累任务中教师与学生的目标词猜测差异第98-103页
  第二节 情境性第103-104页
  实验三 情境性线索积累任务对内隐知识判断的影响第104-107页
  第三节 自动性第107-109页
  实验四 两项三元组合时间序列中的准确率与反应时第109-116页
  第四节 优先性第116-117页
  实验五 手感与信念: 排球发球者内隐知识的优先性第117-125页
 第十章 内隐知识结构的实验研究第125-163页
  第一节 内隐知识的结构模型第125-131页
  第二节 教师的内隐知识结构测量的必要性与测量实例第131-135页
  实验六 教师内隐知识结构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第135-146页
  实验七 教师内隐知识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第146-153页
  实验八 教师内隐知识结构的影响因素第153-163页
研究结论第163-167页
附录第16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93页
后记第193-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
下一篇: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