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恋爱、家庭、婚姻论文

我国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婚姻的影响--基于苏州市吴中区与上海市闵行区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页
  (二) 研究目的第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一) 独生子女第13页
  (二) 第一代独生子女第13-14页
  (三) 婚姻不稳定率第14页
 三、资料来源及其说明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总体框架第15-16页
  (一) 研究方法第15页
  (二) 论文框架第15-16页
 五、论文的特色之处第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评述第16-24页
 一、婚姻匹配研究第16-21页
  (一) 婚姻匹配的相关理论第16-19页
  (二) 婚姻匹配研究观点综述第19-21页
 二、婚姻稳定性研究第21-23页
  (一) 婚姻稳定性的相关理论第21页
  (二) 婚姻稳定性研究观点综述第21-23页
 三、研究评述第23-24页
第三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与婚姻状况第24-28页
 第一节 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第24-26页
  (一) 独生子女总体的受教育程度第24-25页
  (二) 不同户口的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第25页
  (三) 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第25-26页
 第二节 独生子女的婚姻状况第26-28页
  (一) 独生子女总体的已婚率第26页
  (二) 不同户口的独生子女已婚率第26-27页
  (三) 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已婚率第27-28页
第四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对婚姻匹配的影响第28-45页
 第一节 独生子女的婚配模式第28-31页
  (一) 年龄匹配模式第28-29页
  (二) 教育匹配模式第29页
  (三) 户口匹配模式第29-30页
  (四) 地域匹配模式第30页
  (五) 独生子女身份匹配模式第30-31页
  (六) 独生子女婚配模式的理论解释第31页
 第二节 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对婚配模式影响的初步分析第31-35页
  (一) 对年龄匹配的影响第31-32页
  (二) 对户口匹配的影响第32-34页
  (三) 对地域匹配的影响第34页
  (四) 对身份匹配的影响第34-35页
 第三节 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对婚配模式影响的多元Lgoistic回归分析第35-43页
  (一) 对年龄匹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6-37页
  (二) 对户口匹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7-39页
  (三) 对地域匹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39-41页
  (四) 对身份匹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第41-43页
 第四节 受教育程度对婚姻匹配影响结果的讨论第43-45页
  (一) 对年龄匹配影响结果的讨论第43页
  (二) 对户口匹配影响结果的讨论第43-44页
  (三) 对地域匹配影响结果的讨论第44页
  (四) 对身份匹配影响结果的讨论第44-45页
第五章 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第45-49页
 一、婚姻稳定性的衡量指标第45-46页
 二、离婚群体的人口学特征第46页
 三、受教育程度对婚姻稳定性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46-48页
 四、模型分析结果的理论解释第48-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第49-52页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第49-50页
 二、对婚姻影响结果的思考第50-51页
 三、研究不足及其未来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附录: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场新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探究
下一篇:亲密关系和经济理性的相遇--城市动拆迁背景下的上海市家庭房产权纷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