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绪论第15-31页
 一、历史、叙事与抗战图景第15-17页
 二、革命:理解抗战文学和抗战图景变迁的关键词第17-21页
 三、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象、方法以及目的第21-31页
第一章 战时图景:在抗战与革命的双重话语下第31-72页
 第一节 无法完成的叙事努力第31-39页
  一、叙事意图:跨越国家民族界限的阶级革命第31-34页
  二、叙述中的困难和漏洞第34-36页
  三、克服叙事困难的努力第36-38页
  四、理论渊源: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第38-39页
 第二节 谁在抗战:阶级理念的纠缠第39-54页
  一、抗战:依然充满阶级斗争的时代第39-42页
  二、两个口号的论争:坚持阶级理念的一次努力第42-47页
  三、阶级理念的纠缠和谁在抗战的论证第47-54页
 第三节 民族抗战:克服阶级意识的纠缠第54-62页
  一、革命和抗战的交织第54-55页
  二、联合抗战:弥足珍贵的战时场景第55-56页
  三、论证之外:两种政治力量主导下的抗战第56-58页
  四、匪类抗日英雄的浮现第58-59页
  五、民间的抗战第59-62页
 第四节 战时抗战叙述中的觉醒和人性场景第62-72页
  一、阶级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62-68页
  三、人性场景:被压抑的潜流第68-72页
第二章 革命化的覆盖与存留第72-129页
 第一节 革命化:叙述抗战的时代语境第72-79页
  一、革命:关于抗战的修饰第72-74页
  二、来自现实的规范第74-77页
  三、关于抗战的革命化叙述第77-79页
 第二节 抗战场景的选择性叙述第79-87页
  一、党的领导:抗战叙事的成规第79-82页
  二、抗战场景的革命化选择第82-84页
  三、本质真实:抗战叙事的追求第84-87页
 第三节 抗战:覆盖于革命历史第87-97页
  一、革命的来龙和去脉第87-92页
  二、战时叙事努力的继续第92-97页
 第四节 非革命性抗战的革命化第97-109页
  一、非革命性抗战场景的革命化第97-102页
  二、非革命性抗战力量的革命化第102-109页
 第五节 革命化够隙中的存留第109-116页
  一、革命化的罅隙第109-113页
  二、罅隙中的存留第113-116页
 第六节 革命化的极致第116-129页
  一、向样板戏靠拢第116-119页
  二、非革命性抗战场景的剔除第119-121页
  三、非革命性抗战力量的剔除第121-125页
  四、神化英雄的背后第125-129页
第三章 抗战历史图景的重构第129-180页
 第一节 重述抗战的时代语境第129-135页
  一、重述抗战的时代语境第129-131页
  二、1985和1995:重述抗战的两个重要年份第131-132页
  三、革命理念的存留第132-135页
 第二节 从反思到解构第135-146页
  一、来自反思的质疑第135-140页
  二、解构的极致与限度第140-146页
 第三节 重拾抗战的弃物第146-158页
  一、国军抗战:从肯定史实到塑造英雄第146-149页
  二、匪类抗日英雄的重现第149-150页
  三、知识分子:由被改造者到改造者第150-153页
  四、地主:由民族罪人到抗日英雄第153-154页
  五、人性、人道场景的重现与开拓第154-158页
 第四节 民族觉醒:两种不同的文学记忆第158-168页
  一、遍地英雄:民族觉醒中的全民抗战图景第158-163页
  二、另一种记忆:历史与现实链接中的焦虑第163-168页
 第五节 革命化抗战图景的存留第168-180页
  一、阶级理念的痕迹第168-170页
  二、寂寞中的维护和坚守第170-174页
  三、红色经典:关于抗战的革命记忆第174-180页
结语第180-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3页
致谢第193-19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第195-19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6页

论文共1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间歇低氧状态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