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空间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3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传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不足第18-19页
     ·钢结构分析和设计发展趋势第19-20页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影响钢结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第20-28页
     ·几何非线性第20-21页
     ·材料非线性第21-23页
     ·初始缺陷第23-26页
     ·连接柔性第26页
     ·局部屈曲第26-27页
     ·弯扭屈曲第27-28页
   ·国内外在高等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8-31页
     ·平面钢框架结构的高等分析第28-29页
     ·空间钢框架结构的高等分析第29-31页
     ·高等分析方法研究的不足第31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几何非线性分析第33-98页
   ·影响几何非线性梁单元精度的主要因素第34-37页
     ·单元内力的计算方法第34-36页
     ·单元刚度矩阵第36页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的更新方法第36-37页
   ·基于梁柱理论的空间梁单元第37-56页
     ·考虑剪切影响的转角位移方程第38-44页
     ·截面剪切形式系数第44-46页
     ·稳定函数的级数展开第46-47页
     ·空间梁单元增量力-变形关系第47-49页
     ·弯曲缩短的影响第49-51页
     ·空间梁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第51-56页
   ·基于有限单元法稳定插值函数的空间梁单元第56-69页
     ·稳定插值函数的由来第56-59页
     ·稳定插值函数空间梁单元的刚度矩阵第59-69页
   ·三维空间大转动第69-77页
     ·空间转动的特性第69-74页
     ·空间大转动的节点转角位移计算第74-77页
   ·单元坐标转换矩阵第77-82页
     ·利用节点方向矩阵更新单元坐标转换矩阵第78-81页
     ·利用单元刚体转角更新单元坐标转换矩阵第81-82页
   ·单元节间荷载第82-85页
   ·算例分析第85-97页
     ·轴向受压悬臂柱第86-89页
     ·Williams 双杆体系第89-92页
     ·六边形框架第92-94页
     ·六角星形穹顶框架第94-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3章 精细塑性铰模型材料非线性分析第98-116页
   ·塑性铰类单元进行高等分析时应具有的特性第98-99页
   ·截面塑性承载力第99-101页
   ·残余应力导致的刚度退化第101-102页
   ·弯曲导致的逐渐屈服效应第102-104页
   ·单元弹塑性切线刚度矩阵第104-106页
   ·算例分析第106-115页
     ·Vogel 六层平面框架第106-108页
     ·单跨单层空间框架第108-110页
     ·六层空间框架第110-112页
     ·二十层空间框架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4章 半刚性钢框架实用非线性分析第116-138页
   ·连接的分类第116-121页
     ·Eurocode3 的分类方法第116-118页
     ·AISC 的分类方法第118-120页
     ·Bjorhovde,Colson 和Brozzetti 的分类方法第120页
     ·Hasan,Kishi 和Chen 的分类方法第120-121页
   ·考虑连接半刚性的方法第121-122页
   ·连接弯矩-转角行为的常用分析模型第122-124页
     ·Frye-Morris 多项式模型第122页
     ·Kishi-Chen 幂函数模型第122-124页
     ·Ang-Morris 幂函数模型第124页
     ·Richard-Abbott 幂函数模型第124页
   ·考虑连接半刚性影响的精细塑性铰梁单元第124-130页
     ·单元两端均为半刚性连接第125-127页
     ·单元一端为半刚性连接第127-128页
     ·单元一端为刚性连接一端为铰接以及单元两端均为铰接第128-129页
     ·考虑连接半刚性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第129-130页
   ·算例分析第130-137页
     ·单层平面半刚性框架第130-133页
     ·两层平面半刚性框架第133-134页
     ·Vogel 六层平面框架第134-135页
     ·四层空间半刚性框架第135-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5章 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二次开发第138-157页
   ·ANSYS 软件的非标准使用第138-139页
     ·非标准使用的类型第138-139页
     ·使用非标准特性的一些建议第139页
   ·ANSYS 软件二次开发功能简介第139-140页
   ·ANSYS 软件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第140-149页
     ·UPFs 的功能第140-141页
     ·UPFs 的使用条件第141-142页
     ·UPFs 的相关资料第142-143页
     ·UPFs 的基本过程第143-149页
   ·精细塑性铰用户梁单元的开发第149-156页
     ·UECxxx.F 子程序模块第150-151页
     ·UELxxx.F 子程序模块第151-156页
     ·UEPxxx.F 子程序模块第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6章 刚性及半刚性钢框架动力时程分析第157-180页
   ·单元质量矩阵第158-160页
   ·结构阻尼矩阵第160-161页
   ·半刚性连接滞回模型第161-164页
     ·李-沈模型第161-162页
     ·边界线模型第162-163页
     ·双线性滞回模型第163页
     ·Richard-Abbott 模型第163-164页
   ·算例对比分析第164-179页
     ·三层框架支撑结构第164-167页
     ·六层空间框架第167-171页
     ·二十层空间框架第171-174页
     ·两层平面半刚性框架第174-177页
     ·六层平面半刚性框架第177-179页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结论第180-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2页
附录第192-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98-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个人简历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医院建设项目前期投资控制
下一篇:上海家化清妃业务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