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0 绪论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文章结构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 循环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11-20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1-15页 |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 | 第12-14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4-15页 |
·循环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15-17页 |
·循环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15-17页 |
·循环经济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7-20页 |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城市资源永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措施 | 第17页 |
·发展循环经济是控制城市环境恶化、推动城市生态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 第17-18页 |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速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步骤 | 第18页 |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三赢” | 第18-20页 |
2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解析 | 第20-26页 |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第20-24页 |
·城市系统环境质量现状 | 第20-22页 |
·城市系统经济质量现状 | 第22-23页 |
·城市系统社会质量现状 | 第23-24页 |
·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24-25页 |
·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 第24页 |
·城市能源结构矛盾突出,制约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24-25页 |
·城市工业装备和污染防治技术落后,制约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 第25页 |
·城市开发建设的环境成本过高,制约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循环经济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实践 | 第26-43页 |
·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 | 第26-27页 |
·德国 | 第26页 |
·日本 | 第26-27页 |
·美国 | 第27页 |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 | 第27-32页 |
·选择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 第28页 |
·选择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 | 第28页 |
·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产业园区 | 第28-29页 |
·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 第29-32页 |
·循环经济推进城市可持续的典型案例 | 第32-42页 |
·贵阳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城市的建立 | 第33-37页 |
·贵阳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推进生态城市的建立 | 第37-41页 |
·贵阳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建立,推进生态城市的建立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的战略构想 | 第43-54页 |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43-48页 |
·生态农业 | 第43-45页 |
·生态工业 | 第45-48页 |
·绿色服务业 | 第48页 |
·建立循环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48-52页 |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 第48-50页 |
·城市水循环系统 | 第50页 |
·城市交通体系 | 第50-52页 |
·建立生态保障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52-54页 |
·建立高质量的城市人居环境 | 第52页 |
·注重城市绿色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 第52-53页 |
·城市生态保护 | 第53-54页 |
5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54-64页 |
·组织保障体系 | 第54-56页 |
·政府职能 | 第54页 |
·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 | 第54-56页 |
·政策保障体系 | 第56-60页 |
·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 第56页 |
·经济政策保障体系 | 第56-58页 |
·投融资机制保障体系 | 第58-59页 |
·技术政策保障体系 | 第59-60页 |
·其它保障体系 | 第60-64页 |
·信息支持保障体系 | 第60-61页 |
·宣传教育保障体系 | 第61-62页 |
·公众参与保障体系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