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液晶环氧增韧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35页
 2.1 液晶环氧发展概况第14-21页
  2.1.1 引言第14-15页
  2.1.2 液晶简介第15-17页
  2.1.3 液晶环氧研究进展第17-21页
 2.2 环氧树脂增韧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第21-30页
  2.2.1 技术发展简史第21-22页
  2.2.2 环氧树脂增韧研究第22-30页
 2.3 双马来酰亚胺增韧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第30-35页
  2.3.1 技术发展简史第30页
  2.3.2 BMI树脂增韧研究第30-33页
  2.3.3 BMI的发展方向第33-35页
第三章 液晶环氧PHBHQ的合成与表征第35-47页
 3.1 实验部分第35-36页
  3.1.1 原材料第35-36页
  3.1.2 合成产物的分析表征第36页
 3.2 液晶环氧PHBHQ的合成第36-45页
  3.2.1 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酯的合成第36-38页
  3.2.2 BQPHB的表征第38-40页
  3.2.3 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PHBHQ)的合成第40-43页
  3.2.4 液晶环氧PHBHQ的表征第43-45页
 3.3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PHBHQ固化行为的研究第47-71页
 4.1 实验部分第47-49页
  4.1.1 原材料第47-48页
  4.1.2 树脂固化剂体系的表征第48页
  4.1.3 浇铸体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48-49页
 4.2 液晶环氧PHBHQ的固化特性第49-63页
  4.2.1 固化剂的选择第49-53页
  4.2.2 固化工艺第53-56页
  4.2.3 液晶环氧固化动力学的研究第56-63页
 4.3 PHBHQ固化树脂浇铸体的性能与分析第63-65页
  4.3.1 PHBHQ固化树脂浇铸体的性能第63-65页
  4.3.2 固化温度对PHBHQ/DDM体系性能的影响第65页
 4.4 固化网络的结构分析第65-70页
  4.4.1 POM分析第65-66页
  4.4.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第66-67页
  4.4.3 PHBHQ固化物的SEM分析第67-69页
  4.4.4 PHBHQ固化物网络模型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液晶环氧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第71-87页
 5.1 实验部分第71-73页
  5.1.1 原材料第71-72页
  5.1.2 树脂体系的固化表征第72页
  5.1.3 浇铸体的制备及性能测试第72-73页
 5.2 PHBHQ/CYD-128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第73-77页
  5.2.1 树脂体系的DTA曲线分析第73-75页
  5.2.2 PHBHQ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75-76页
  5.2.3 固化工艺对增韧树脂性能的影响第76-77页
 5.3 PHBHQ增韧CYD-128树脂浇铸体的性能第77-82页
  5.3.1 PHBHQ用量对浇铸体性能的影响第77-80页
  5.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第80页
  5.3.3 SEM用于断面的形貌分析第80-82页
 5.4 液晶环氧增韧环氧树脂增韧机理的研究第82-86页
  5.4.1 PHBHQ与CYD-128树脂相容性的研究第82-83页
  5.4.2 增韧机理的探讨第83-86页
 5.5 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BMI/芳香二元胺/PHBHQ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第87-108页
 6.1 实验部分第87-89页
  6.1.1 原材料第87-88页
  6.1.2 未固化树脂的表证第88-89页
 6.2 BMI/二元胺/PHBHQ体系固化特性第89-92页
  6.2.1 二元胺扩链剂体系的选择第89-90页
  6.2.2 BMI与二元胺扩链剂比例的确定第90-91页
  6.2.3 预聚体的表征第91-92页
 6.3 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第92-99页
  6.3.1 树脂体系的凝胶特性第92-94页
  6.3.2 固化体系的差热分析第94-96页
  6.3.3 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第96-97页
  6.3.4 固化工艺的制定第97-99页
 6.4 固化反应机理第99-100页
 6.5 固化树脂浇铸体的性能第100-102页
 6.6 浇铸体的结构分析第102-105页
  6.6.1 浇铸体的WAXD分析第102-103页
  6.6.2 浇铸体断面性貌的SEM分析第103-105页
 6.7 液晶环氧增韧BMI树脂增韧机理的研究第105-107页
  6.7.1 PHBHQ与BMI树脂相容性的研究第105-106页
  6.7.2 增韧机理的探讨第106-107页
 6.8 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校园网的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交通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