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振平台中激振器的设计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激振器技术的发展 | 第10-13页 |
·激振器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常用激振器的介绍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微振平台的方案设计 | 第14-19页 |
·设计要求 | 第14-15页 |
·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 第14页 |
·关键性能指标 | 第14-15页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18页 |
·振动平台的整体结构 | 第15-16页 |
·超磁致伸缩激振器的类型选择 | 第16-17页 |
·主要部件的选用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基本特性 | 第19-28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发展简介 | 第19页 |
·磁致仲缩现象及产生机理分析 | 第19-21页 |
·磁致伸缩现象表述 | 第19-20页 |
·超磁致伸缩工作机理 | 第20-21页 |
·超磁致仲缩材料工作特性 | 第21-27页 |
·磁—机耦合特性 | 第21-23页 |
·温度特性 | 第23-24页 |
·压应力特性 | 第24页 |
·动态特性 | 第24-26页 |
·ΔE效应 | 第26-27页 |
·激振器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激振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 第28-41页 |
·激振器的整体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GMM棒的设计 | 第29-31页 |
·材料选择 | 第29-30页 |
·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电磁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 第31-37页 |
·驱动线圈的设计与优化 | 第32-35页 |
·偏置磁场的设计 | 第35-36页 |
·磁路设计 | 第36-37页 |
·预压力的设计 | 第37-38页 |
·温控装置的设计 | 第38-40页 |
·激振器的温升分析 | 第38页 |
·热变形补偿方法 | 第38-39页 |
·激振器温控装置设计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激振器的有限元分析 | 第41-49页 |
·有限元分析及ANSYS简介 | 第41-42页 |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2-44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42-43页 |
·平面电磁场边值问题 | 第43-44页 |
·激振器的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4-48页 |
·ANSYS电磁场仿真步骤 | 第44-46页 |
·驱动线圈的磁场分析 | 第46-48页 |
·偏置线圈的磁场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激振器的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 第49-57页 |
·超磁致伸缩效应的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激振器静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静态位移输出模型 | 第50-51页 |
·静态力输出模型 | 第51-52页 |
·激振器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激振器系统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