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上篇 理论部分 | 第14-39页 |
第二章 城市空间重构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城市空间重构的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城市空间重构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古典城市空间结构划分理论 | 第16-17页 |
·现代城市地域结构划分理论 | 第17-18页 |
·城市新产业空间结构理论 | 第18页 |
·城市空间重构的模式特征 | 第18-20页 |
·模式 | 第18-19页 |
·特征 | 第19-20页 |
·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城市经济空间重构 | 第20-22页 |
·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城市治理模式的理论发展趋势 | 第24-33页 |
·城市治理主体的演变 | 第24-26页 |
·单中心治理模式下的治理主体 | 第24-25页 |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治理主体 | 第25-26页 |
·单中心向多中心治理主体转变 | 第26页 |
·城市治理主体作用力的演化 | 第26-31页 |
·政府行政权力演化为政策力 | 第26-28页 |
·非营利组织协调能力演化为社会力 | 第28-29页 |
·利益集团经营能力演化为经济力 | 第29-31页 |
·城市治理目标的演进 | 第31-33页 |
·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经营模式 | 第31-32页 |
·政府参与下的国际化模式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城市治理模式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关联 | 第33-39页 |
·城市治理模式变革与城市空间重构的共同背景 | 第33-36页 |
·经济全球化 | 第33页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第33-36页 |
·社会群体高度分化 | 第36页 |
·城市治理模式与城市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模型 | 第36-37页 |
·合力模型 | 第36-37页 |
·综合模型 | 第37页 |
·城市治理模式变革对城市空间重构的作用探讨 | 第37-39页 |
·城市治理主体在城市空间重构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城市治理主体作用力是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 | 第38-39页 |
下篇 实证部分 研究区域 | 第39-76页 |
第五章 苏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历程 | 第39-47页 |
·苏州城市基本概况 | 第39-41页 |
·苏州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 | 第41-43页 |
·蔓延式生长发展时期:1950 年→1990 年 | 第41页 |
·片状式生长发展时期:1990 年→1998 年 | 第41-42页 |
·伸展轴生长发展时期:1998 年→2002 年 | 第42页 |
·跳跃式生长发展时期:2003 年→至今 | 第42-43页 |
·苏州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及评价 | 第43-47页 |
·“一极五心”的城市空间体系 | 第43-44页 |
·“两纵一横一环四轨道”的聚合发展轴 | 第44-46页 |
·“三带一团”的产业布局 | 第46-47页 |
第六章 苏州城市空间重构的模式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47-57页 |
·苏州市空间重构的驱动力分析 | 第47-50页 |
·政策层次上的动力 | 第47-48页 |
·经济层次上的动力 | 第48-50页 |
·苏州市空间重构的模式和特征 | 第50-53页 |
·模式 | 第50-53页 |
·特征 | 第53页 |
·苏州市空间重构存在的问题 | 第53-57页 |
·经济空间重构的问题 | 第53-55页 |
·社会空间重构的问题 | 第55-57页 |
第七章 城市治理模式变革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影响 | 第57-67页 |
·苏州城市治理模式的现状及其效率评价 | 第57-62页 |
·苏州城市治理模式的现状 | 第57页 |
·苏州城市经营效率的评价 | 第57-62页 |
·苏州城市经营模式对其空间重构的消极影响 | 第62-65页 |
·城市经营主体不协调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消极影响 | 第62页 |
·城市经营主体作用力不均衡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消极影响 | 第62-64页 |
·短视的城市经营目标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消极影响 | 第64-65页 |
·城市治理模式变革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积极影响 | 第65-67页 |
·城市治理主体变化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积极影响 | 第65页 |
·城市治理主体作用力变化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积极影响 | 第65-66页 |
·城市治理目标变化对苏州市空间重构的积极影响 | 第66-67页 |
第八章 城市治理模式变革视角下的苏州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措施 | 第67-74页 |
·苏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67-68页 |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新的承载空间 | 第67页 |
·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要求空间结构更新 | 第67-68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空间结构保证 | 第68页 |
·苏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遵循原则 | 第68-69页 |
·多中心治理形成三力合力 | 第68-69页 |
·竞争力优先实现竞争再造 | 第69页 |
·苏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实现构想 | 第69-74页 |
·三力合力促苏州市经济空间优化 | 第69-71页 |
·三力合力促苏州市社会空间优化 | 第71-74页 |
第九章 结论与不足 | 第74-76页 |
·主要的结论 | 第74-7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