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PS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第2章 港口国监督(PSC)概述 | 第14-23页 |
| ·港口国监督的概念及目的 | 第14-16页 |
| ·PSC基本概念及目的 | 第14页 |
| ·常用定义 | 第14-15页 |
| ·常用缩写 | 第15-16页 |
| ·港口国监督的发展 | 第16页 |
| ·全球港口国监督区域组织 | 第16-18页 |
| ·港口国监督的法律基础 | 第18-19页 |
| ·港口国监督的程序及难点 | 第19-21页 |
| ·港口国监督的一般程序 | 第19-21页 |
| ·港口国监督的难点 | 第21页 |
| ·港口国监督对海事安全水平的贡献 | 第21-23页 |
| 第3章 中国港口国监督发展概况及船舶滞留状况分析 | 第23-35页 |
| ·中国港口国监督的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 ·中国港口国监督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 ·中国港口国监督检查官人员管理发展 | 第24-25页 |
| ·港口国监督检查与其他海事部门协作发展 | 第25页 |
| ·船舶滞留原则 | 第25-27页 |
| ·低标准船的识别 | 第25-26页 |
| ·船舶滞留导则 | 第26-27页 |
| ·滞留缺陷 | 第27页 |
| ·中国港口国监督的船舶滞留概况 | 第27-31页 |
| ·船舶不适当滞留 | 第31-32页 |
| ·中国港口国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 ·港口国监督基层授权机构和检查官水平发展不均衡 | 第32-33页 |
| ·缺乏统一技术支持平台 | 第33页 |
| ·港口国监督作为一种行政执法存在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中国滞留决策标准统一性研究的提出 | 第34-35页 |
| 第4章 港口国监督滞留决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第35-60页 |
| ·相关评价方法介绍 | 第35-37页 |
| ·指标体系的筛选 | 第37-43页 |
| ·检查项目 | 第37-38页 |
| ·缺陷处理原则 | 第38页 |
| ·检查项目的重要度 | 第38-40页 |
| ·重点指标的筛选 | 第40-43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4页 |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确定指标权重 | 第44-54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44-45页 |
|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 | 第45-47页 |
| ·权重值计算方式的改进 | 第47-48页 |
| ·获得模糊因素的期望值及排序 | 第48页 |
| ·各指标初始权重的计算 | 第48-53页 |
| ·初始权重值的调整 | 第53-54页 |
| ·基于模糊决策原理建立滞留决策模型 | 第54-59页 |
| ·模糊决策原理 | 第55-56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57页 |
| ·滞留决策的综合判断 | 第57-59页 |
| ·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0-62页 |
| ·本文结论 | 第60页 |
| ·模型局限性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