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立法进程 | 第8-11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的相关规定 | 第8-9页 |
一、中央立法的规定 | 第8-9页 |
二、地方立法的规定 | 第9页 |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 第9-11页 |
一、《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 第9-10页 |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我国《劳动合同法》违约金制度的立法评析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制度的立法进步 | 第11-12页 |
一、明确了可以设定违约金的范围 | 第11页 |
二、明确了违反服务期应当支付违约金的标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劳动合同法》违约金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12-16页 |
一、可以约定服务期的范围过于狭窄 | 第12-13页 |
二、未确定竞业限制条款中违约金、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 第13页 |
三、对竞业限制期限“一刀切”的规定不合理 | 第13-14页 |
四、未明确规定违约金也适用于用人单位 | 第14页 |
五、未确立二元的劳动合同违约金适用规则 | 第14页 |
六、未规定违约金数额调整请求权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劳动合同服务期违约金制度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服务期的概念及其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一、服务期的概念 | 第16页 |
二、服务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可以约定服务期限的情形 | 第17-20页 |
一、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 第17-19页 |
二、其他可以约定服务期的情形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的认定 | 第20-22页 |
一、劳动者有过错时违反服务期的认定 | 第20-21页 |
二、劳动者无过错时违反服务期的认定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合同竞业限制违约金制度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竞业限制协议的概念及其与保密协议的区别 | 第22-23页 |
一、竞业限制的概念 | 第22页 |
二、竞业限制协议与保密协议的区别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劳动者的竞业限制义务与违约责任问题 | 第23-26页 |
一、用人单位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的竞业限制义务 | 第23-24页 |
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时劳动者的竞业限制义务 | 第24-25页 |
三、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时的违约金责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竞业限制协议的其他内容 | 第26-28页 |
一、对竞业限制期限的理解 | 第26-27页 |
二、竞业限制违约金与竞业限制赔偿金的关系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建议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完善服务期条款的建议 | 第28-29页 |
一、扩大可以约定服务期的范围 | 第28页 |
二、对服务期的最长期限进行限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完善竞业限制条款的建议 | 第29-31页 |
一、确立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支付违约金的标准 | 第29-30页 |
二、确立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费用的标准及支付方式 | 第30页 |
三、确立科学标准细化竞业限制期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完善劳动合同违约制度的其他建议 | 第31-34页 |
一、确立二元的劳动合同违约金规则 | 第31-32页 |
二、赋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违约金数额调整请求权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8-41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