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司法电子证据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电子证据基本理论第9-15页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概念第9-11页
  一、电子证据与计算机证据、数字证据第9-10页
  二、电子证据的涵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特征第11-13页
  一、高科技性第11页
  二、无形性第11页
  三、脆弱性第11-12页
  四、派生性第12页
  五、再生性第12-13页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分类第13-15页
  一、模拟电子证据和数字电子证据第13页
  二、固态电子证据和易挥发电子证据第13-14页
  三、直接电子证据和间接电子证据第14-15页
第二章 国外刑事司法电子证据考察第15-21页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司法电子证据考察第15-19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电子证据的立法考察第15-16页
  二、电子证据对英美法系国家传统刑事司法的冲击第16-19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司法电子证据考察第19-21页
  一、大陆法系国家电子证据的立法考察第19-20页
  二、大陆法系传统证据体系对电子证据的吸收第20-21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司法电子证据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21-29页
 第一节 我国刑事司法电子证据的立法现状第21-23页
  一、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规定第21-22页
  二、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特点第22-23页
 第二节 我国刑事司法电子证据存在问题分析第23-29页
  一、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问题第23-26页
  二、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第26-27页
  三、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问题第27-29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司法电子证据的制度重构第29-42页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第29-34页
  一、视听资料说、混合证据说、独立证据说的价值及缺陷比较第29-31页
  二、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探究第31-34页
 第二节 电子证据立法模式探讨第34-35页
  一、国外电子证据立法模式的借鉴第34页
  二、我国电子证据立法模式选择第34-35页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重构第35-38页
  一、日本凛之会案件对电子证据取证工作的冲击第35-36页
  二、电子证据取证的原则第36页
  三、电子证据取证方法的完善第36-37页
  四、电子证据保管链的完善第37-38页
 第四节、电子证据的审查制度构建第38-42页
  一、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审查第38-39页
  二、电子证据的关联性审查第39-40页
  三、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审查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构建
下一篇: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