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以一种白酒“道光廿五”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三、田野调查 | 第16-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白酒行业的神话:“道光廿五” | 第20-31页 |
第一节 讯息·媒体·事件 | 第20-25页 |
第二节 时代成就经典 | 第25-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历史事件与民族文化的再生产 | 第31-82页 |
第一节 构建历史叙事 | 第32-60页 |
一、叙事化的历史 | 第32-39页 |
二、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 | 第39-43页 |
三、历史存在于文献中吗? | 第43-53页 |
四、历史叙事化分析 | 第53-60页 |
第二节 彰显民族文化 | 第60-80页 |
一、可言说的空间 | 第61-67页 |
二、专家的论证 | 第67-70页 |
三、企业的言论 | 第70-77页 |
四、地方民众的认知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三章 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运作 | 第82-134页 |
第一节 满族酿酒车间 | 第82-105页 |
一、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符号空间 | 第83-89页 |
二、酿酒技艺的展演:满族酿酒班的日常工作 | 第89-95页 |
三、老工人的口述史 | 第95-100页 |
四、对满族酿酒车间的文化解析 | 第100-105页 |
第二节 新编历史传奇京剧:《酒魂》 | 第105-120页 |
一、对《酒魂》剧本的解读 | 第105-116页 |
二、从歌舞剧到京剧:《酒魂》背后的权力博弈 | 第116-118页 |
三、《酒魂》的成功及对道光廿五品牌的意义 | 第118-120页 |
第三节 “申遗”之路 | 第120-132页 |
一、“道光廿五”缘何被选中 | 第121-126页 |
二、“申遗”文本的制作过程 | 第126-130页 |
三、“申遗”对道光廿五品牌内涵的提升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四章 品牌叙事的影响 | 第134-156页 |
第一节 对书面与口头传统的影响 | 第134-146页 |
一、公共话语日益定型 | 第134-140页 |
二、地方叙事文本的写就 | 第140-146页 |
第二节 对当地民众的影响 | 第146-154页 |
一、“那都是忽悠出来的”与“那忽悠得还行!” | 第146-148页 |
二、“你们不卖‘道光廿五’了?” | 第148-151页 |
三、“娘(酿)造的”与“狗(勾)兑的” | 第151-154页 |
小结 | 第154-156页 |
余论 | 第156-161页 |
一、权力问题 | 第156-157页 |
二、命名的意义 | 第157-159页 |
三、消费者的叙事生命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7页 |
后记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