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网格概念 | 第8-10页 |
| ·网格的特征 | 第8-9页 |
| ·网格的类型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内容 | 第11-12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网格技术 | 第13-20页 |
| ·网格的体系结构 | 第13-18页 |
| ·网格资源 | 第18-19页 |
| ·网格资源的定义 | 第18页 |
| ·网格资源的特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P2P技术 | 第20-26页 |
| ·路由 | 第20-21页 |
| ·覆盖网络 | 第20-21页 |
| ·平面网络模型 | 第21页 |
| ·层次型网络模型 | 第21页 |
| ·P2P资源查找方法 | 第21-24页 |
| ·迭代深入法 | 第22页 |
| ·定向广度优先搜索法 | 第22-23页 |
| ·本地索引法 | 第23页 |
| ·最大聚集度优先法 | 第23-24页 |
| ·P2P和网格融合的优势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基于对等域路由转发模型的网格资源发现 | 第26-48页 |
| ·网格资源发现的需求 | 第26-27页 |
| ·网格资源发现副本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 ·网格资源发现方法 | 第26-27页 |
| ·总体架构 | 第27-33页 |
| ·基本要素 | 第28-29页 |
| ·总体架构 | 第29-30页 |
| ·网络层次 | 第30-32页 |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第32-33页 |
| ·节点维护 | 第33-35页 |
| ·新节点加入网格 | 第33-34页 |
| ·限制条件 | 第34-35页 |
| ·邻居发现 | 第35页 |
| ·域内查找 | 第35-37页 |
| ·集中查找过程 | 第35-36页 |
| ·迭代查找过程 | 第36-37页 |
| ·域外转发 | 第37-45页 |
| ·概述 | 第37-38页 |
| ·思想来源 | 第38页 |
| ·路由表 | 第38-39页 |
| ·路由表更新策略 | 第39-41页 |
| ·节点的聚类 | 第41页 |
| ·小世界模型的应用 | 第41-44页 |
| ·默认路由表的作用 | 第44页 |
| ·维护路由表 | 第44-45页 |
| ·发现算法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实验和分析 | 第48-54页 |
| ·实验环境 | 第48页 |
| ·实验条件 | 第48-49页 |
| ·评价标准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 ·探索成功率分析 | 第50-51页 |
| ·平均路径长度和消息数量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