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风振响应的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建筑结构风振响应的基本理论 | 第15-36页 |
·近地风的特征及风压 | 第15-24页 |
·平均风的描述 | 第16-18页 |
·脉动风的描述 | 第18-21页 |
·风速和风压 | 第21-24页 |
·风对结构的作用 | 第24-30页 |
·风振系数 | 第26-27页 |
·荷载风振系数 | 第27-28页 |
·响应风振系数 | 第28页 |
·风荷载体型系数 | 第28-29页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 第29-30页 |
·风荷载研究手段 | 第30页 |
·刚性风洞原理的介绍 | 第30-32页 |
·国内外风致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多阶模态力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的多阶模态力法的计算程序开发 | 第36-48页 |
·ANSYS及其二次开发 | 第36-44页 |
·ANSYS简介 | 第36-37页 |
·ANSYS二次开发的简介 | 第37页 |
·ANSYS的APDL简介 | 第37-38页 |
·APDL程序原代码 | 第38-44页 |
·FORTRAN子程序的理论基础及程序 | 第44-48页 |
·FORTRAN程序的理论 | 第44-47页 |
·FORTRAN程序的程序框图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工程算例 | 第48-69页 |
·刚性模型风洞试验 | 第48-52页 |
·工程简介 | 第48页 |
·试验模型与测压点布置 | 第48-49页 |
·试验方案设计和试验环境 | 第49-52页 |
·试验设备 | 第49-50页 |
·试验环境 | 第50-52页 |
·用本文方法计算工程实例结果 | 第52-68页 |
·屋面建模 | 第52-53页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53-57页 |
·风振响应分析程序计算结果 | 第57-68页 |
·风振计算程序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页 |
·多阶模态力法的ANSYS和FORTRAN联合开发的程序的应用范围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附录A | 第71-78页 |
A.1 傅里叶变换 | 第71-73页 |
A.1.1 连续傅立叶变换 | 第71页 |
A.1.2 离散傅立叶变换 | 第71-72页 |
A.1.3 快速傅立叶变换 | 第72-73页 |
A.2 相关函数 | 第73-74页 |
A.2.1 卷积定理 | 第73页 |
A.2.2 相关定理 | 第73-74页 |
A.3 Parseval定理及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74-7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