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3D人脸重建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CONTENTS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1-13页
   ·人脸识别的发展现状第13-1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三维人脸建模技术第17-23页
   ·人脸三维数据的获取第18-20页
   ·标准三维人脸建模第20-21页
   ·特定三维人脸建模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三维形变模型第23-33页
   ·三维人脸库第24-25页
   ·三维形变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人脸图像的合成第27-29页
     ·逆形状投影第28页
     ·光照及颜色转换第28-29页
   ·模型匹配第29-30页
   ·三维形变模型的应用及不足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三维人脸聚类及建模第33-49页
   ·聚类分析及相关技术第33-35页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第33页
     ·聚类分析的主要方法第33-35页
   ·相似性传递聚类技术第35-39页
     ·相似性系数的定义第36-37页
     ·相似性的传递第37-39页
   ·三维人脸聚类建模第39-45页
     ·三维人脸建模的相关研究第40-41页
     ·聚类建模的框架第41-42页
     ·三维人脸相似性的定义第42-4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基于聚类建模的人脸识别第49-57页
   ·系统框架第49-50页
   ·相似性计算第50-51页
     ·模型人脸的选择第50-51页
     ·相似性的计算第51页
   ·三维人脸识别过程第51-54页
     ·三维人脸建模第51-52页
     ·三维人脸特征提取第52-53页
     ·比较识别第53-54页
   ·基于聚类建模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策略第54-55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澄之及其《藏山阁诗存》研究
下一篇:人格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