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7-16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有关线损的概念 | 第8-10页 |
| ·信息整合的概述 | 第10-12页 |
| ·本项目涉及的系统 | 第12-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 第16-24页 |
| ·鞍山供电公司概况 | 第16页 |
| ·鞍山供电公司信息网络建设情况 | 第16页 |
| ·鞍山供电公司线损自动化管理现状 | 第16-18页 |
| ·一次网损、送变电线损自动生成状况 | 第17页 |
| ·配电线损自动生成状况 | 第17-18页 |
| ·各电压等级线损业务现状 | 第18页 |
|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 | 第18-19页 |
| ·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 第19-22页 |
| ·系统主要标准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设计 | 第24-33页 |
|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6-28页 |
| ·系统技术框架 | 第26页 |
| ·系统结构体系 | 第26-28页 |
| ·系统硬件平台 | 第28-29页 |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28页 |
| ·系统硬件平台 | 第28-29页 |
| ·系统开发软件 | 第29-31页 |
| ·系统支撑软件 | 第29页 |
| ·应用程序开发软件Delphi 6.0介绍 | 第29-31页 |
| ·辅助软件 | 第31页 |
| ·应用程序功能模块设计 | 第31页 |
| ·系统安全性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系统数据信息的获取和整合 | 第33-43页 |
|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系统接口 | 第33-36页 |
| ·常用的接口方式 | 第33-34页 |
| ·各系统的接口方式 | 第34-36页 |
| ·接口的安全性 | 第36页 |
| ·四个系统数据获取 | 第36-41页 |
| ·调度电量系统数据的获取 | 第37页 |
| ·负控监控系统数据的获取 | 第37-39页 |
|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 | 第39页 |
|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获取 | 第39-41页 |
| ·线路参数信息的维护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电量的统计、计算和线损分析 | 第43-56页 |
| ·供电公司统计内容分析 | 第43-45页 |
| ·电量关系的定义 | 第45-48页 |
| ·实时统计和准实时统计 | 第48-50页 |
| ·实时统计 | 第48页 |
| ·实时统计的实现 | 第48-49页 |
| ·准实时统计 | 第49页 |
| ·线损统计分析的实现 | 第49-50页 |
| ·理论计算 | 第50-53页 |
| ·理论计算所需信息来源 | 第50页 |
| ·配电线路的理论计算的实现 | 第50-52页 |
| ·全网的理论计算 | 第52-53页 |
| ·线损报表的自动生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应用 | 第56-58页 |
| ·线损自动生成及在线分析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56-5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