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FACE对水稻/小麦冠层微气象和能量平衡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引言第12-30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进展第13-28页
     ·大气 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方法的发展第13-14页
     ·作物对大气中 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第14-22页
     ·农田蒸散的计算方法及其在FACE 试验中的应用第22-2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研究目标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试区概况第30-31页
   ·观测项目与仪器安装第31-32页
   ·数据分析第32-33页
3 FACE 对水稻/小麦冠层小气侯的影响第33-45页
   ·FACE 对水稻冠层小气侯的影响第33-38页
     ·FACE 对水稻冠层温度的影响第33-35页
     ·FACE 对水稻冠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第35-36页
     ·FACE 对水稻冠层气孔导度的影响第36-38页
     ·FACE 对水稻冠层上方净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影响第38页
   ·FACE 对小麦冠层小气侯的影响第38-45页
     ·FACE 对小麦冠层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FACE 对小麦冠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第39-41页
     ·FACE 对小麦冠层气孔导度的影响第41-44页
     ·FACE 对小麦冠层上方净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影响第44-45页
4 FACE 对水稻/小麦冠层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5-52页
   ·冠层能量平衡的计算方法第45页
   ·FACE 对水稻冠层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5-47页
     ·FACE 对水稻冠层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第45-46页
     ·FACE 对水稻冠层潜热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第46-47页
   ·FACE 对小麦冠层能量平衡的影响第47-48页
     ·FACE 对小麦冠层显热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第47页
     ·FACE 对小麦冠层潜热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第47-48页
   ·能量平衡的验证第48-52页
5 蒸散的模拟第52-59页
   ·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拟第52-57页
   ·蒸散的模拟结果第57-58页
   ·水分利用率第58-59页
6 结论第59-62页
   ·微气象第59页
   ·能量平衡第59-60页
   ·能量平衡的模拟第60-61页
   ·水分利用率第61-62页
7 讨论第62-64页
   ·本文特色第62页
   ·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附录第75-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应变监测时定向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高雷诺数下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