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城市热岛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12页 |
·城市热岛研究的内容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据及其预处理 | 第19-2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研究区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页 |
·研究使用数据 | 第20-24页 |
·历史气象资料 | 第20页 |
·遥感数据 | 第20-23页 |
·ASTER波谱数据库 | 第23-24页 |
·其他辅助数据 | 第24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4-27页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24-26页 |
·ASTER波谱数据库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 | 第28-33页 |
·热岛年际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热岛年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热岛昼夜变化特征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卫星遥感图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 | 第33-39页 |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系统 | 第33页 |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类 | 第33-34页 |
·相关分类算法介绍 | 第34-35页 |
·ISODATA分类法 | 第34-35页 |
·最大似然分类法 | 第35页 |
·本文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 | 第35-36页 |
·分类结果及精度评定 | 第36-38页 |
·分类结果 | 第36页 |
·精度评定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地表温度反演 | 第39-5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9-41页 |
·ASTER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 | 第41-45页 |
·ASTER13、14波段亮度温度计算 | 第42-43页 |
·ASTER13、14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计 | 第43页 |
·ASTER13、14波段大气透过率估计 | 第43-45页 |
·ASTER数据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 第45页 |
·Landsat TM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 | 第45-51页 |
·TM6亮度温度计算 | 第46页 |
·TM6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计 | 第46-48页 |
·TM6单窗算法大气参数估计 | 第48-50页 |
·大气透射率(τ6)的计算 | 第48-49页 |
·大气平均作用温度(Tα)的计算 | 第49-50页 |
·TM数据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 第50-51页 |
·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精度评价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空间尺度变化特征 | 第53-60页 |
·南京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 | 第55-57页 |
·热岛中心分布 | 第55-56页 |
·热场结构特征 | 第56-57页 |
·热场结构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