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环氧树脂的发展简介 | 第13-14页 |
| ·环氧树脂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页 |
| ·环氧树脂的定义 | 第14页 |
| ·环氧树脂的分类 | 第14页 |
|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坪简介 | 第14-15页 |
| ·环氧自流平地平涂料的组成 | 第15-16页 |
| ·液态双酚A环氧树脂的合成 | 第16-20页 |
| ·液态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反应原理 | 第17-19页 |
|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19-20页 |
| ·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的性能特点 | 第20-21页 |
| ·环氧树脂展望 | 第21-23页 |
| ·实验目的和意义要求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国产环氧树脂自流平地坪的研制及工业开发 | 第24-5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 ·原料 | 第24页 |
| ·分析测试 | 第24-26页 |
| ·环氧值滴定:盐酸-丙酮法 | 第24-25页 |
| ·红外分析 | 第25-26页 |
| ·分子量分析 | 第26页 |
| ·~1H NMR核磁分析 | 第26页 |
| ·MS光谱分析 | 第26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26页 |
| ·硬度分析 | 第26页 |
| ·树脂点板分析 | 第26-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分离原理 | 第26-27页 |
| ·点板操作 | 第27页 |
| ·自流平地坪的制作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57页 |
| ·CYD128与DER331树脂结构与性能比较 | 第28-32页 |
| ·CYD128和DER331环氧树脂性能指标 | 第28页 |
| ·CYD128和DER331环氧树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 第28-29页 |
| ·CYD128和D.E.R.331环氧树脂的凝胶化时间比较 | 第29页 |
| ·CYD128和DER331环氧树脂的环氧值比较 | 第29-31页 |
| ·CYD128和D.E.R.331环氧树脂的分子量的比较 | 第31-32页 |
| ·CYD128环氧树脂组成分析 | 第32-53页 |
| ·树脂分离和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2-36页 |
| ·树脂组成成份分析 | 第36-53页 |
| ·成份1的结构分析 | 第36-40页 |
| ·成份2的结构分析 | 第40-45页 |
| ·树脂中极性组成的初步分析 | 第45-52页 |
| ·树脂组成含量分析 | 第52-53页 |
| ·CYD128环氧树脂自流平地坪的制作研究 | 第53-57页 |
| ·气泡的产生及消除 | 第53-54页 |
| ·地坪"发花"现象的产生及消除 | 第54-56页 |
| ·地坪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三章 高品质液体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 第58-8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 ·实验步骤 | 第59页 |
| ·分析测试 | 第59-60页 |
| ·环氧值滴定:盐酸-丙酮法 | 第59-60页 |
| ·红外分析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79页 |
| ·液态双酚A环氧树脂树脂环氧值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60-69页 |
| ·原料比对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加碱时间对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2-63页 |
| ·碱浓度对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吸附剂对合成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加碱方式对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相转移催化剂对合成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8页 |
| ·反应装置体系对合成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反应体系密封性对合成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搅拌装置性对合成树脂环氧值的影响 | 第69页 |
| ·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因素 | 第69-74页 |
| ·原料配比对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69-70页 |
| ·碱浓度对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0页 |
| ·后处理中溶剂选择对树脂色泽的影响影响 | 第70-71页 |
| ·ECH的纯度对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1-72页 |
| ·吸附剂的种类对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2-73页 |
| ·加碱时间对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3页 |
| ·脱甲苯温度对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3-74页 |
| ·加碱方式对合成树脂色泽的影响 | 第74页 |
| ·高纯度液体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 第74-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7-89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