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 第11-12页 |
·西安地区既有建筑节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2-16页 |
·西安地区高校教学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国内既有建筑改造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既有建筑改造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 | 第22-25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2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论文框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长安大学明远C座教学楼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改造对象选取依据 | 第25页 |
·改造对象概述 | 第25-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明远C座教学楼热工实测分析 | 第34-49页 |
·教学楼夏、冬季热环境测试分析 | 第34-43页 |
·明远C座教学楼热工测试方案 | 第34-35页 |
·夏、冬季热环境测试结果分析 | 第35-43页 |
·夏、冬季热环境问卷分析 | 第43-47页 |
·夏、冬季室内热舒适度与满意度情况分析 | 第43-45页 |
·夏、冬季室内通风换气与空气质量情况分析 | 第45-46页 |
·学生节能意识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节能技术的考察及西安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 第49-80页 |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考察分析 | 第51-59页 |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实态 | 第51-58页 |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采用情况 | 第58-59页 |
·可再生能源技术考察分析 | 第59-64页 |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态 | 第59-60页 |
·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使用情况 | 第60-64页 |
·建筑采暖空调设备节能技术 | 第64-66页 |
·建筑采暖空调设备节能技术的实态 | 第64页 |
·建筑采暖空调设备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 | 第64-66页 |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技术 | 第66-69页 |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技术的实态 | 第66-67页 |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技术的使用情况 | 第67-69页 |
·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 第69-71页 |
·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实态 | 第69-70页 |
·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使用情况 | 第70-71页 |
·节能改造技术在西安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 第71-76页 |
·西安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71页 |
·适应于西安地区的节能技术体系 | 第71-76页 |
·教学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配置分类 | 第76-78页 |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配置菜单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既有教学楼节能改造目标、策略、准则及方案探讨 | 第80-91页 |
·节能改造目标提出的依据 | 第80-82页 |
·节能改造策略分析 | 第82-84页 |
·节能改造准则分析 | 第84-85页 |
·改造方案的选择与探讨 | 第85-89页 |
·方案一 | 第85-86页 |
·方案二 | 第86-87页 |
·方案三 | 第87-89页 |
·方案优选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优选节能改造方案的计算机模拟 | 第91-103页 |
·软件介绍 | 第91页 |
·DEST的简介 | 第91页 |
·明远C座DEST基础模型的模拟 | 第91-97页 |
·基本模型 | 第91-92页 |
·参数设置 | 第92-9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明远C座DEST改造模型的模拟 | 第97-99页 |
·基本模型 | 第97-98页 |
·参数设置 | 第98页 |
·计算结果 | 第98-99页 |
·改造前后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99-102页 |
·改造前后各项参数对比 | 第99-100页 |
·改造前后室温对比 | 第100-102页 |
·改造前后建筑负荷对比 | 第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8页 |
·研究结论 | 第103-106页 |
·教学楼室内热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103-104页 |
·教学楼现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 | 第104页 |
·长安大学教学建筑节能改造的具体策略及方法 | 第104-106页 |
·长安大学明远C座教学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优化 | 第106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附录一 | 第110-112页 |
附录二 | 第112-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