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及修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及使用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及使用现状 | 第12-14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沥青乳化机理分析 | 第15-25页 |
·沥青乳化剂的性质特点及分类 | 第15-19页 |
·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 | 第15-17页 |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 第17页 |
·转相温度(PIT) | 第17页 |
·复合乳化剂的作用 | 第17-18页 |
·沥青乳化剂的分类 | 第18-19页 |
·乳化沥青制备机理分析 | 第19-20页 |
·疏水效应 | 第19页 |
·乳化工艺简介 | 第19-20页 |
·乳化沥青的稳定机理分析 | 第20-25页 |
·扩散与Brown运动 | 第20-21页 |
·双电层理论和ζ(Zeta)电势 | 第21-22页 |
·胶体稳定的DLVO理论 | 第22页 |
·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因素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满足长期稳定性的沥青乳化剂复配 | 第25-39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复合乳化沥青的组成与用量 | 第27-39页 |
·沥青的含量 | 第27-28页 |
·阳离子乳化剂的选择 | 第28-32页 |
·非离子乳化剂的选择 | 第32-33页 |
·改性乳化沥青 | 第33-35页 |
·稳定剂的选择及PH值的确定 | 第35-37页 |
·新型复配乳化沥青的特点及指标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乳化沥青混合料结构特点及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 第39-44页 |
·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 | 第39-40页 |
·乳化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 | 第40-41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 | 第41-42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 第44-54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工作性 | 第44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 | 第44-47页 |
·初始强度 | 第45-46页 |
·成型强度 | 第46-47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存储性 | 第47-48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水稳性 | 第48-50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 第50-51页 |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对比 | 第51-54页 |
第六章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 第54-61页 |
·原材料选择及其技术要求 | 第54-55页 |
·矿料级配确定 | 第55-58页 |
·矿料级配的选择 | 第55-56页 |
·确定矿粉用量 | 第56-58页 |
·用水量的确定 | 第58-59页 |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 第59-61页 |
第七章 新型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工艺研究 | 第61-72页 |
·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储存 | 第61-62页 |
·施工及修补工艺 | 第62-70页 |
·坑槽修补措施类型的选择 | 第62-63页 |
·坑槽修补技术 | 第63-65页 |
·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工艺 | 第65-70页 |
·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第70-72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