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 ·污泥处理处置概况 | 第14-17页 |
|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第14-15页 |
| ·污泥厌氧发酵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厌氧发酵概述 | 第17-25页 |
| ·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 | 第17页 |
| ·厌氧发酵类型 | 第17-22页 |
| ·厌氧发酵产氢的机理 | 第22-25页 |
| ·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 ·主要的制氢方法 | 第25-26页 |
| ·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研究现状 | 第26-30页 |
| ·厌氧发酵制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 第30-32页 |
| 第3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2-44页 |
| ·实验操作方法与装置 | 第32页 |
| ·发酵物料来源 | 第32-33页 |
| ·污泥来源 | 第32页 |
| ·泔脚来源 | 第32页 |
| ·替硝唑含片来源 | 第32-33页 |
|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3-44页 |
| ·气相组分分析 | 第33页 |
| ·液相组分分析 | 第33-44页 |
| 第4章 热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研究 | 第44-58页 |
| ·前言 | 第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8页 |
| ·材料来源及基本特性 | 第44页 |
| ·污泥热处理方法 | 第44页 |
| ·实验操作方法 | 第44-45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5-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 ·污泥热处理的融胞特性 | 第48-49页 |
| ·热处理对累积产氢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 ·热处理对产氢速率和产氢潜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污泥厌氧发酵产氢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52-55页 |
| ·热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发酵代谢特性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酸性预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 第58-70页 |
| ·前言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 ·材料来源及基本特性 | 第59页 |
| ·污泥酸性预处理方法 | 第59页 |
| ·实验操作方法 | 第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 ·污泥酸性预处理条件下的融胞特性 | 第59-60页 |
| ·酸性预处理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氢情况 | 第60-66页 |
| ·酸性预处理污泥的产氢代谢过程研究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6章 碱性预处理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 第70-84页 |
| ·前言 | 第70页 |
| ·实验部分 | 第70页 |
| ·材料来源及基本特性 | 第70页 |
| ·污泥碱性预处理方法 | 第70页 |
| ·实验操作方法 | 第7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2页 |
| ·碱性预处理污泥的融胞特性 | 第70-71页 |
| ·pH=9.0预处理条件下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氢情况 | 第71-73页 |
| ·pH=10.0预处理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氢情况 | 第73-75页 |
| ·pH=11.0预处理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氢情况 | 第75-76页 |
| ·pH=12.0预处理条件下污泥的厌氧发酵产氢情况 | 第76-78页 |
| ·碱性预处理污泥的产氢代谢过程研究 | 第78-81页 |
| ·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 第81-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第7章 替硝唑含片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氢作用的研究 | 第84-96页 |
| ·前言 | 第84页 |
|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 ·材料来源 | 第84-85页 |
| ·实验操作方法 | 第8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 ·替硝唑含片对试验基质性质的影响 | 第85-86页 |
| ·替硝唑含片对污泥厌氧发酵累积产氢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 ·替硝唑含片对污泥产氢速率及产氢潜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 ·添加替硝唑含片的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液相末端产物 | 第89-91页 |
| ·添加替硝唑含片的污泥厌氧发酵代谢过程 | 第91-94页 |
| ·小结 | 第94-96页 |
| 第8章 污泥与泔脚联合产氢的研究 | 第96-104页 |
| ·前言 | 第96页 |
|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 ·材料来源 | 第96页 |
| ·试验样品制备 | 第96-97页 |
| ·实验操作方法 | 第9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2页 |
| ·污泥与泔脚的基本特性 | 第97页 |
| ·污泥与泔脚联合产氢的累积产氢量的变化情况 | 第97-98页 |
| ·污泥与泔脚联合产氢的延迟时间变化 | 第98-99页 |
| ·污泥和泔脚联合产氢的产氢速率及产氢潜能 | 第99-100页 |
| ·污泥与泔脚联合产氢的指标变化 | 第100-102页 |
| ·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4-108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建议 | 第105-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6-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