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配位聚合物、杂多酸在固体表面的自组装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配位聚合物第11-14页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简介第11-12页
     ·构筑配位聚合物第12-13页
     ·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13-14页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方法第14页
   ·自组装第14-22页
     ·自组装及其分类第14-16页
     ·表面原子或分子纳米构筑第16-20页
     ·表面弱相互作用配位聚合物自组装研究实例第20-22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0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简介第30-37页
   ·扫描隧道显微术第30-32页
   ·自组装实验方法第32-33页
   ·实验第33-35页
     ·通用试剂、气体第33页
     ·实验技术第33-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第三章 配位聚合物在固体表面的自组装第37-62页
   ·DHBQ 分别和Cu(Ⅱ) 、Fe(III)在Au(111)表面自组装第37-49页
     ·DHBQ和Cu(Ⅱ)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第38-46页
     ·DHBQ 和Fe(III)在Au(111)表面自组装第46-49页
   ·CA 和Cu(Ⅱ)在Au(111)和HOPG 表面自组装第49-59页
     ·CA 和Cu(Ⅱ)在Au(111)表面自组装第49-55页
     ·CA 和Cu(Ⅱ)在HOPG表面自组装第55-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第四章 硅钨酸在 Au(111)表面空气下的自组装第62-69页
   ·STM 结果与讨论第63-67页
     ·α-SiW_(12)0_(40)~(4-)本身的组装第63-66页
     ·CAM膜的影响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五章 Cu(II)在 Au(111)表面的诱导还原沉积第69-76页
   ·STM 实验第71-72页
   ·模型的建立第72-73页
   ·理论解释第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
下一篇: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