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7页 |
1.鸟类的性别决定机制 | 第17-18页 |
2.鸟类的性别决定相关基因 | 第18-21页 |
3. 鸟类的性别鉴定方法 | 第21-22页 |
4. 鸟类性别分配理论 | 第22-25页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7-34页 |
1.材料 | 第27-28页 |
2.仪器和试剂 | 第28-30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常用试剂 | 第29-30页 |
3.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取样方法 | 第30页 |
·蛋白酶 K 法(酚-氯仿抽提法)(Proteinase K method) | 第30-31页 |
·扩增性别基因片段的鹭科鸟类性别鉴定方法 | 第31-3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片段回收、纯化 | 第33页 |
·测序 | 第33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65页 |
1 蛋白酶 K 法提取鹭科鸟类全基因组 DNA | 第34-38页 |
·池鹭、夜鹭等七种鹭鸟全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4-36页 |
·厦门鸡屿白鹭羽毛全基因组DNA 提取(部分) | 第36页 |
·辽宁杏仁砣黄嘴白鹭血液样本全基因组DNA 提取(部分) | 第36-37页 |
·辽宁杏仁砣黄嘴白鹭酒精浸泡羽毛全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7页 |
·漳浦小菜屿黄嘴白鹭全基因组DNA 提取(部分) | 第37-38页 |
2 扩增性别基因片段的鹭类性别鉴定方法的比较 | 第38-41页 |
·EE0.6 基因片段扩增 | 第38-39页 |
·CHD 基因片段扩增 | 第39-41页 |
3 鸡屿岛白鹭种群的性别特点 | 第41-44页 |
·鸡屿岛白鹭种群性别比率 | 第41-43页 |
·鸡屿岛白鹭种群巢内性别比率 | 第43页 |
·鸡屿岛白鹭种群产卵顺序与性别的关系 | 第43-44页 |
4 杏仁陀黄嘴白鹭种群的性别特点 | 第44-47页 |
·杏仁陀黄嘴白鹭种群性别比率 | 第44-45页 |
·杏仁砣黄嘴白鹭种群巢内性别比率 | 第45-46页 |
·杏仁砣黄嘴白鹭种群产卵顺序与性别的关系 | 第46-47页 |
5.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的性别特点 | 第47-49页 |
·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性别比率 | 第47页 |
·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的巢内性别比率 | 第47-48页 |
·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产卵顺序与性别的关系 | 第48-49页 |
6.鸡屿岛白鹭.杏仁陀黄嘴白鹭、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性别特点比较 | 第49-53页 |
·鸡屿岛白鹭、杏仁陀黄嘴白鹭、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的性别比例比较 | 第49-50页 |
·鸡屿岛白鹭、杏仁陀黄嘴白鹭、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的巢内性别比率比较 | 第50-51页 |
·鸡屿岛白鹭、杏仁陀黄嘴白鹭、小菜屿黄嘴白鹭种群产卵顺序(雌性比例)与性别关系比较 | 第51-53页 |
7 白鹭和黄嘴白鹭性别特点比较 | 第53-56页 |
·白鹭和黄嘴白鹭整体性别比例关系 | 第53-54页 |
·白鹭和黄嘴白鹭整体窝卵数差异 | 第54页 |
·白鹭和黄嘴白鹭整体巢内性别比例差异 | 第54-55页 |
·白鹭和黄嘴白鹭整体产卵顺序与性别比例关系比较 | 第55-56页 |
8.黄嘴白鹭等六种鹭科鸟类的 CHD 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 第56-61页 |
·黄嘴白鹭,牛背鹭,黑脸琵鹭的CHD-W 基因片段分析 | 第56-57页 |
·黄嘴白鹭、牛背鹭和黑脸琵鹭基于CHD-W 基因片段的系统发生关系 | 第57-59页 |
·黄嘴白鹭等5种鹭科鸟类以及黑脸琵鹭的CHD-Z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 第59-60页 |
·黄嘴白鹭等5 种鹭科鸟类以及黑脸琵鹭基于CHD-Z 基因片段的系统发生关系 | 第60-61页 |
9.黄嘴白鹭Z 染色体多态现象 | 第61-6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5-76页 |
1.扩增性别基因片段的鹭类性别鉴定方法 | 第65-68页 |
·关于蛋白酶 K 法提取鹭科鸟类全基因组 DNA 的方法 | 第65页 |
·关于扩增性别基因片段的鹭类性别鉴定方法 | 第65-68页 |
2 关于白鹭和黄嘴白鹭的性别比例 | 第68-69页 |
3. 关于鹭类性别比例与产卵顺序之间的关系 | 第69-73页 |
4. 鹭科鸟类及黑脸琵鹭的 CHD 基因片段序列及 Z 染色体多态现象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