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中国油画及油画教学的历史回顾 | 第8-14页 |
1.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油画及油画教学 | 第8-11页 |
2.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油画及油画教学 | 第11-14页 |
二、马克西莫夫的“马训班”的油画教学思想及影响 | 第14-19页 |
1. 背景简介 | 第14-15页 |
2. 马克西莫夫的“马训班”的油画教学思想 | 第15-18页 |
3. 马克西莫夫的“马训班”的油画教学思想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三、罗工柳的“油研班”的油画教学思想及影响 | 第19-25页 |
1. 背景简介 | 第19-20页 |
2. 罗工柳的“油研班”的油画教学思想 | 第20-24页 |
3. 罗工柳的“油研班”的油画教学思想的影响 | 第24-25页 |
四、“马训班”和“油研班”的教学思想比较 | 第25-30页 |
1. “马训班”和 “油研班”的共性 | 第26-28页 |
2. “马训班”和 “油研班”的异性 | 第28-30页 |
五、对“马训班”和“油研班”的俄苏美术教育体系的再思考 | 第30-34页 |
1. 当年学习苏联美术不是错误,而是历史的选择 | 第30-32页 |
2. 俄罗斯的美术教育体系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并不“保守” | 第32页 |
3. 俄罗斯的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体系仍然具有时代意义 | 第32-33页 |
4. 俄罗斯美术创作依然十分活跃 | 第33-34页 |
六、中国油画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第34-58页 |
1. 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第34-39页 |
2. 注重油画教学的民族精神,吸收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 第39-40页 |
3. 尊重学生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培养和引导 | 第40-42页 |
4. 常规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 第42-44页 |
5. 注重油画基本功和基础技法的训练 | 第44-46页 |
6. 加强示范性教学手段 | 第46-47页 |
7. 正确理解生活的概念,拓宽艺术创作的素材领域 | 第47-48页 |
8.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48-50页 |
9. 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 第50-53页 |
10. 重视油画语言多样性,探索个性化的油画语言 | 第53-56页 |
11. 油画材料的发现和运用、综合材料的实验与教学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