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P2P 开发平台技术研究 | 第11-13页 |
·安全通信隧道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2 课题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6-28页 |
·混合式P2P 网络 | 第16-17页 |
·P2P 安全对等组 | 第17-18页 |
·传统网络安全技术 | 第18-27页 |
·加密技术 | 第18-20页 |
·完整性验证技术 | 第20-21页 |
·数字证书 | 第21-22页 |
·身份认证技术 | 第22-25页 |
·数字签名技术 | 第25-26页 |
·公钥基础设施PKI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对等组的P2P 安全通信体系设计 | 第28-36页 |
·总体设计思想 | 第28-29页 |
·网络模型设计 | 第29-30页 |
·子模块的设计 | 第30-35页 |
·授权子模块 | 第30-31页 |
·身份认证子模块 | 第31-32页 |
·通信加密子模块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对等组构建P2P 安全通信体系的实现 | 第36-51页 |
·编程环境和开发工具 | 第36-38页 |
·System.Security.Cryptography 命名空间 | 第36页 |
·Socket 通信方式 | 第36-37页 |
·多线程技术 | 第37-38页 |
·授权模块 | 第38-40页 |
·身份认证模块 | 第40-41页 |
·对等组节点加密通信模块 | 第41-49页 |
·对等组节点通信实现流程 | 第41-44页 |
·UDP 穿透NAT 或代理服务器 | 第44-45页 |
·传输数据格式定义 | 第45-46页 |
·对称加密渠道的建立 | 第46-49页 |
·对P2P 安全通信体系的安全性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