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育期的QTL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2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分析 | 第13-19页 |
| ·构建遗传图谱 | 第14-16页 |
| ·QTL的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 ·数据挖掘方法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大豆生育期经典遗传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大豆生育期QTL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种植方法 | 第24页 |
| ·生育时期数据的获得 | 第24页 |
| ·遗传图谱 | 第24-26页 |
|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叶片总DNA | 第25页 |
| ·SSR引物来源 | 第25页 |
| ·SSR引物扩增 | 第25页 |
|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与QTL定位 | 第25页 |
| ·数据挖掘与QTL定位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7页 |
| ·生育期在双亲及群体中的表现 | 第26-27页 |
| ·生育期的QTL分析 | 第27-57页 |
| ·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 | 第27-40页 |
| ·生殖生长期的QTL分析 | 第40-52页 |
| ·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生育期分析的QTL定位 | 第52-57页 |
| 4 讨论 | 第57-60页 |
| ·大豆生育期QTL的发育特点 | 第57页 |
| ·环境效应对QTL位点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相近QTL之间的关系 | 第58页 |
| ·上位性QTL对生育期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挖掘数据后定位的QTL与传统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 5 结论 | 第60-61页 |
| ·营养生长期QTL的发育特点 | 第60页 |
| ·生殖生长期QTL的发育特点 | 第60页 |
| ·数据发掘的QTL分析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