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界面性质和复合效率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插图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9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有机电致发光多样性器件结构第13-16页
     ·单层和双层器件结构第14页
     ·三层和多层器件结构第14-1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需材料第16-18页
     ·电极材料第16页
     ·载流子传输材料第16-17页
     ·发光材料第17-18页
   ·有机电致器件的电极修饰第18-20页
     ·阴极修饰第18-19页
     ·阳极修饰第19-20页
   ·有机电致器件的发光机理第20-25页
     ·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有机层第21-22页
     ·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层中传输第22-23页
     ·激子形成第23-24页
     ·激子辐射复合导致发光第24-25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几个重要品质因子第25-2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第25-2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第26-27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第27-28页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28-29页
第2章 金属/有机物界面偶极能第29-39页
   ·引言第29页
   ·理论模型第29-34页
     ·金属/无机半导体界面偶极能第29-32页
     ·金属/有机半导体界面偶极能第32-34页
   ·结果和讨论第34-38页
     ·界面处电场强度随d_(ms) 、N_B 的关系第35页
     ·界面偶极能随d_(ms) 的变化关系第35-36页
     ·界面偶极能随N_B 的变化关系第36页
     ·界面偶极能与金属功函数的关系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第3章 LiF 修饰阴极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提高第39-47页
   ·引言第39页
   ·理论模型第39-43页
   ·结果和讨论第43-45页
     ·LiF 厚度对器件电流的影响第43-44页
     ·Alq 厚度对器件电流的影响第44-45页
   ·与其他研究组结果比较第45-47页
     ·理论模型的比较第45-46页
     ·与试验结果比较第46-47页
第4章 双层器件内界面势垒对复合效率的影响第47-54页
   ·引言第47-48页
   ·理论模型第48-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3页
     ·空穴传输层厚度对复合效率的影响第50-51页
     ·内界面势垒高度对复合效率的影响第51页
     ·复合区域宽度和空穴传输层厚度的关系第51-52页
     ·复合区域宽度和内界面势垒的关系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傅东华译的《飘》来看目的论的适应性
下一篇: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GIS模型在高速公路设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