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NO_X的危害 | 第11-12页 |
·NO_X目前常用的脱除方法 | 第12-16页 |
·非催化脱除法 | 第12页 |
·催化脱除法 | 第12-16页 |
·污泥的产生及其危害 | 第16-18页 |
·污泥的形成和组成 | 第17页 |
·污泥的环境问题 | 第17-18页 |
·污泥资源化利用状况 | 第18-25页 |
·污泥土地及农用技术 | 第18-20页 |
·污泥热解制油技术 | 第20-22页 |
·污泥堆肥技术 | 第22页 |
·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 第22-23页 |
·利用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 | 第23页 |
·污泥烧制建材 | 第23-24页 |
·污泥制动物饲料 | 第24页 |
·污泥制吸附剂 | 第24页 |
·污泥化做鱼饵的技术 | 第24页 |
·污泥制可降解塑料(PHA) | 第24-25页 |
·制备蛋白质泡沫灭火剂 | 第25页 |
·其它污泥的资源化技术 | 第25页 |
·碳质催化剂的相关的研究状况 | 第25-27页 |
·活性炭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污泥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本项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46页 |
·含炭材料制备活性炭方法介绍 | 第28-29页 |
·催化剂制备的原料及仪器 | 第29-31页 |
·原材料 | 第29-30页 |
·试剂与配制 | 第30页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负载金属盐的初选 | 第31-34页 |
·污泥的预处理 | 第31页 |
·催化剂制备的初选工艺流程 | 第31-32页 |
·化学浸渍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 第32-33页 |
·化学药剂的作用 | 第33-34页 |
·工艺流程中相关参数的控制 | 第34页 |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负载金属盐的优化选择 | 第34-44页 |
·通过活性评价实验优化选择制备方法和负载金属盐类型 | 第34-37页 |
·通过元素含量分析优化选择制备方法和负载金属盐类型 | 第37-40页 |
·通过SEM优化选择制备方法和负载金属盐类型 | 第40-41页 |
·通过BET表面积优化选择制备方法和负载金属盐类型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 | 第46-53页 |
·正交实验 | 第46-47页 |
·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9-52页 |
·Zn~(2+)/Fe~(3+)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热解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添加氯化锌必要性的考察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催化剂的特征分析 | 第53-71页 |
·催化剂的粒度分析 | 第53-54页 |
·激光粒度分析仪 | 第53-54页 |
·催化剂粒度分析 | 第54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54-55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55-58页 |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 第55页 |
·扫描电镜的特点 | 第55-56页 |
·样品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56-57页 |
·热解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催化剂的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58-61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第58-61页 |
·X射线分析 | 第61-63页 |
·X射线衍射 | 第61-62页 |
·X射线定性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催化剂的X射线图分析 | 第63页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63-70页 |
·热分析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应用 | 第64-66页 |
·催化剂的热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催化剂的应用问题探讨及前景分析 | 第71-77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1页 |
·氧气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催化剂自身还原性能的考察 | 第73-74页 |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 第74-75页 |
·催化剂的应用前景探讨 | 第75-77页 |
·活性炭负载金属催化剂的应用状况 | 第75-76页 |
·污泥基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