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的摩托车驾驶模拟系统研究
| 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 第10页 |
|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 第10-12页 |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第12-13页 |
| ·虚拟现实的有关技术特征及构成 | 第13-16页 |
| ·现有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 ·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 第14-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摩托车虚拟驾驶模拟系统 | 第17-22页 |
| ·系统总体构成 | 第17页 |
| ·系统构成原理 | 第17-21页 |
| ·摩托车虚拟驾驶操作系统 | 第18-19页 |
| ·摩托车虚拟驾驶运动仿真系统 | 第19-20页 |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摩托车虚拟驾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32页 |
| ·动力学模型功能 | 第22-23页 |
| ·摩托车动力学特点 | 第22页 |
| ·系统总模型 | 第22-23页 |
| ·摩托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 ·摩托车模型建立中的假设与简化 | 第23-24页 |
| ·广义坐标的选择 | 第24-25页 |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25-28页 |
| ·摩托车的操纵特性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六自由度运动模拟系统及其控制软件的实现 | 第32-41页 |
| ·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系统构成 | 第32-36页 |
| ·执行机构单元 | 第33-34页 |
| ·电液子系统 | 第34-36页 |
| ·位置伺服系统 | 第36页 |
| ·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学分析 | 第36-39页 |
| ·运动模拟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 ·控制软件的实现 | 第39页 |
| ·控制软件实时通讯的实现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摩托车虚拟驾驶视景仿真系统 | 第41-62页 |
| ·系统视景的建立 | 第41-52页 |
| ·开发软件介绍 | 第41-47页 |
| ·MultiGen Creator | 第41-42页 |
| ·OpenGL | 第42-45页 |
| ·OpenGVS | 第45-46页 |
| ·Visual C++ 6.0 | 第46-47页 |
| ·视景系统模型 | 第47-52页 |
| ·物体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 ·纹理的生成 | 第50-51页 |
| ·视景系统模型的集成与调试 | 第51-52页 |
| ·视景系统软件的实现 | 第52-61页 |
| ·模型场景调用 | 第52页 |
| ·多通道图形显示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6页 |
| ·碰撞检测的实现 | 第56-58页 |
| ·地形匹配的实现 | 第58-59页 |
| ·与运动模拟系统的连接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摩托车驾驶模拟仿真试验 | 第62-69页 |
| ·试验目的 | 第62页 |
| ·试验设备 | 第62-64页 |
| ·试验步骤 | 第64-67页 |
| ·试验结论 | 第67-6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本文结论 | 第69页 |
| ·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69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摘要 | 第74-76页 |
| Abstract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