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8页 |
·嵌入式系统的概况 | 第10-11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Linux 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优势 | 第12-13页 |
·论文的指导思想 | 第13-16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DOC2000 设备的驱动及 Linux 系统移植 | 第18-32页 |
·引言 | 第18页 |
·DOC2000 特点及结构描述 | 第18-21页 |
·DOC2000的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TrueFFS技术 | 第20-21页 |
·Linux系统结构及MTD技术 | 第21-23页 |
·Linux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Linux内核目录 | 第22页 |
·MTD技术介绍 | 第22-23页 |
·Linux 启动过程描述 | 第23-25页 |
·内核裁减与编译 | 第25-31页 |
·给Linux内核源码打补丁 | 第25页 |
·内核配置 | 第25-27页 |
·内核编译 | 第27页 |
·制作 DOC2000 存储设备 | 第27-28页 |
·制作 DOC2000 可启动设备 | 第28-31页 |
·定制可启动脚本 | 第31-32页 |
第三章 Linux 下串行设备驱动过程及 API 实现 | 第32-45页 |
·引言 | 第32页 |
·字符设备驱动概述 | 第32-33页 |
·关于tty 管理及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33-39页 |
·tty管理 | 第33-34页 |
·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34-39页 |
·串行设备的驱动 | 第39-43页 |
·打开过程 | 第39-40页 |
·写过程 | 第40页 |
·读过程 | 第40-42页 |
·中断过程 | 第42-43页 |
·API 的封装 | 第43页 |
·16C554四串口卡驱动的实现 | 第43-45页 |
第四章 AD 数据采集模型的构建及驱动程序开发 | 第45-57页 |
·引言 | 第45页 |
·AD 采集卡的基本特征 | 第45-46页 |
·应用模型的提出 | 第46-47页 |
·AD 数据采集卡模型构建方案的提出 | 第47-49页 |
·基于循环缓冲区的模式的构建 | 第48-49页 |
·基于数据样本的模式的构建 | 第49页 |
·设备驱动层的实现(一) | 第49-54页 |
·核心数据结构 | 第49-50页 |
·设备驱动层实现过程函数调用关系 | 第50-52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2-54页 |
·设备驱动层的实现(二) | 第54-56页 |
·设备驱动层的实现二的提出 | 第54-55页 |
·设备驱动层的实现二的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应用程序接口的实现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 MiniGUI 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的开发 | 第57-72页 |
·嵌入式Linux下的GUI概况 | 第57页 |
·目前嵌入式系统中的GUI实现 | 第57-58页 |
·MiniGUI 功能特点与体系结构 | 第58-62页 |
·MiniGUI的功能特点 | 第59页 |
·MiniGUI的技术优势 | 第59-61页 |
·体系结构 | 第61-62页 |
·MiniGUI的配置及安装 | 第62-63页 |
·设备MiniGUI 的运行环境 | 第63-64页 |
·嵌入式设备键盘驱动程序开发 | 第64-72页 |
·底层驱动的实现 | 第64-66页 |
·IAL 输入引擎 | 第66-69页 |
·MiniGUI底层消息机制 | 第69-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