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传统高磷锰矿解磷概况 | 第11-12页 |
·电解法 | 第11页 |
·炉外脱磷法 | 第11-12页 |
·强磁选法 | 第12页 |
·还原焙烧—氨浸法 | 第12页 |
·微生物解磷概况 | 第12-17页 |
·解磷微生物种类 | 第12-13页 |
·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 | 第13页 |
·解磷微生物的作用 | 第13-14页 |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简史 | 第14-15页 |
·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理 | 第15-17页 |
·解磷微生物解磷效果测定 | 第17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8页 |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解磷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 第19-29页 |
·菌株的分离 | 第19-21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页 |
·菌株的筛选 | 第21-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菌株的鉴定 | 第25-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解磷微生物的复合诱变 | 第29-38页 |
·诱变原理 | 第29-30页 |
·紫外诱变 | 第30-32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微波诱变 | 第3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复合诱变 | 第34-36页 |
·紫外—微波诱变 | 第34-35页 |
·微波—紫外诱变 | 第35-36页 |
·遗传稳定性实验 | 第3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解磷微生物生长特性及培养条件研究 | 第38-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菌种 | 第38页 |
·培养基 | 第38页 |
·解磷微生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45页 |
·正交实验 | 第39-41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1-45页 |
·培养基各组分的影响 | 第45-48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45-46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氮源浓度的影响 | 第47页 |
·碳氮比的影响 | 第47-48页 |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最佳条件下的解磷试验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锰矿脱磷研究 | 第50-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培养基 | 第50页 |
·软锰矿矿样 | 第50页 |
·菌株驯化试验 | 第50-52页 |
·耐金属离子Mn~(2+)、Fe~(2+)的驯化试验 | 第51页 |
·耐矿浆的驯化试验 | 第51-52页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2-54页 |
·最佳矿浆浓度的确定 | 第52页 |
·最佳粒度的确定 | 第52-53页 |
·最佳装液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原始菌、诱变菌、驯化菌脱磷试验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