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热流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及目前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温度示踪渗流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14页 |
·裂隙岩体温度渗流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工作内容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裂隙岩体渗流温度特性 | 第18-30页 |
·裂隙岩体热传导特性 | 第18-20页 |
·岩体中的热传导 | 第18-19页 |
·岩体中热对流 | 第19-20页 |
·裂隙岩体渗透特性 | 第20页 |
·单裂隙渗流温度特性 | 第20-27页 |
·渗流、温度控制方程 | 第20-24页 |
·粗糙裂隙修正立方定律 | 第24-26页 |
·填充裂隙的渗流特性 | 第26-27页 |
·裂隙岩体渗流温度概念模型 | 第27-29页 |
·等效连续体模型 | 第27-28页 |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 第28-29页 |
·混和模型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平板裂隙热流模型研究 | 第30-51页 |
·引言 | 第30页 |
·渗流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 | 第30-33页 |
·单裂隙稳态热流模型的建立 | 第33-40页 |
·模型假定 | 第3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模型求解 | 第35-40页 |
·瞬态热流模型的建立 | 第40-48页 |
·瞬态一维热流模型 | 第40-43页 |
·瞬态二维热流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计算过程的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圆柱形渗漏通道热流模型分析 | 第51-73页 |
·引言 | 第51页 |
·稳态热流模型 | 第51-60页 |
·稳态热流模型的建立 | 第51-57页 |
·稳态模型的求解 | 第57-60页 |
·瞬态热流模型 | 第60-67页 |
·瞬态一维热流模型 | 第60-63页 |
·瞬态二维热流模型 | 第63-67页 |
·模型应用 | 第67-71页 |
·渗漏量的求解 | 第67-68页 |
·通道半径的求解 | 第68页 |
·利用渗漏通道沿程温度分布计算渗透流速 | 第68-70页 |
·利用孔中温度分布计算垂向流速的方法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第73-86页 |
·平板裂隙热流模型应用实例 | 第73-81页 |
·碧口水电站 | 第73-79页 |
·龙羊峡大坝 | 第79-81页 |
·圆柱形渗漏通道热流模型研究应用实例 | 第81-83页 |
·利用钻孔温度分布求垂向流速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6-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6页 |
·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