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重大报道是电视新闻中的重型武器 | 第10-16页 |
第一节 何谓重大报道 | 第10-12页 |
一、重大报道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重大报道的分类 | 第11页 |
三、重大报道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重大报道的地位与作用 | 第12-16页 |
一、电视新闻重大报道的地位 | 第13-14页 |
二、重大报道是参与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电视新闻重大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电视新闻重大报道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重大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二、受众意识的觉醒 | 第17页 |
三、树立科学的受众观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电视新闻重大报道改革与创新的原则 | 第18-20页 |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第18页 |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 | 第18-19页 |
三、“三贴近”的关键在于创新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电视新闻重大报道如何改革与创新 | 第20-26页 |
一、强化重大报道的新闻性,让重大报道“回归”新闻 | 第20-21页 |
二、在“制高点”上发力,把时政报道作为重大报道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 第21-22页 |
三、注重“自选动作”,力求重大报道题材的多元化 | 第22页 |
四、充分发挥电视优势,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大事、要事进行报道 | 第22-23页 |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重大报道中突出“人”的活动 | 第23-24页 |
六、努力在表现形式上突破,注重对重大报道进行“包装”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从新闻中心几则案例看重大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第26-39页 |
一、案例之一:《大地涌春潮》 | 第26-28页 |
二、案例之二:《扬子江和莱茵河的对话》 | 第28-30页 |
三、案例之三:《执政为民谋发展——“江苏新时空”全省行》 | 第30-31页 |
四、案例之四:《扬子江与富士山、汉江的对话——对话新农村》 | 第31-39页 |
第二节 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 第39-41页 |
一、几则案例的共同特点 | 第39页 |
二、访谈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电视新闻重大报道改革与创新是个系统工程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电视媒体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 第41-42页 |
一、决策体现政治意识 | 第41页 |
二、实践贯穿创新意识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重大报道的改革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 第42-45页 |
一、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 第42-43页 |
二、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对重大报道的驾驭能力 | 第43页 |
三、转变思想,转变作风,努力发掘重大报道题材 | 第43-44页 |
四、编辑记者要成为策划组织重大报道的“多面手”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成功的重大报道离不开成功的策划 | 第45-47页 |
一、策划的含义 | 第45-46页 |
二、前期与后期策划 | 第46-47页 |
第四节 重大报道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良好的保障体系 | 第47-49页 |
一、电视新闻重大报道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47-48页 |
二、重大新闻改革与创新需要电视媒体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48-49页 |
第五节 重大报道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建立良好的受众市场反馈机制 | 第49-51页 |
一、反馈与受众能动性 | 第49-50页 |
二、电视的受众调查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