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 第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方法 | 第13-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都市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5-27页 |
·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 第15-19页 |
·国外都市农业溯源 | 第15页 |
·国内都市农业溯源 | 第15-16页 |
·都市农业各类发展模式归纳总结 | 第16-19页 |
·都市农业的内涵 | 第19-20页 |
·国外学者对于都市农业的理解 | 第19-20页 |
·我国学者对于都市农业的观点 | 第20页 |
·都市农业的特征及功能 | 第20-22页 |
·都市农业的特征 | 第21-22页 |
·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 | 第22页 |
·都市农业与其他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 第22-24页 |
·都市农业与乡村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 第22-23页 |
·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 第23-24页 |
·发展都市农业的经济学理论支撑 | 第24-27页 |
·农业区位理论 | 第24-25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5-26页 |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27-44页 |
·鄞州区基本概况 | 第27-28页 |
·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40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8页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8-31页 |
·评价指标阶段性目标值的确定 | 第31-32页 |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32-38页 |
·都市农业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都市农业发展评价标准 | 第39-40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分析 | 第40-44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评价 | 第40-42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预测 | 第42页 |
·对如期实现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的估计 | 第42-44页 |
第四章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44-51页 |
·优势(STRENGTHS) | 第44-45页 |
·劣势(WEAKNESS) | 第45-47页 |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47-48页 |
·威胁(THREATS) | 第48-51页 |
第五章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 第51-58页 |
·战略规划指导思想 | 第51-52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目标 | 第52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第52-55页 |
·鄞州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 第53-54页 |
·鄞州都市农业流通体制模式 | 第54页 |
·鄞州都市农业经营模式 | 第54页 |
·鄞州都市农业技术开发模式 | 第54-55页 |
·功能区划基本框架 | 第55-58页 |
·功能区划的总体理念 | 第55-56页 |
·功能区划 | 第56-58页 |
第六章 鄞州区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研究 | 第58-70页 |
·都市农业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58-66页 |
·制度变迁与都市农业 | 第58-61页 |
·博弈论与都市农业 | 第61-66页 |
·鄞州区都市农业的政策措施 | 第66-70页 |
·持续增加对都市农业的投入力度 | 第66-67页 |
·合理利用与保护都市农业资源 | 第67-68页 |
·政府应加强对都市农业市场的信息服务 | 第68页 |
·构建都市农业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测体系 | 第68-69页 |
·建立服务和培训农民的政策机制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主要结论 | 第7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0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