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绪论 | 第15-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及发展过程 | 第19-35页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内涵 | 第19-22页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世界历史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渊源 | 第22-25页 |
(一)维柯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22-23页 |
(二)康德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23-24页 |
(三)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24-25页 |
(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世界历史思想 | 第25页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的现实基础 | 第25-28页 |
(一)地理大发现促进世界交往扩展 | 第26页 |
(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第26-27页 |
(三)无产阶级世界历史主体意识的觉醒 | 第27-28页 |
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28-35页 |
(一)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初步探索 | 第28-29页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形成 | 第29-31页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与展开 | 第31-32页 |
(四)马克思晚年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 第32-35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5-45页 |
一、世界历史理论包含的两大主题 | 第35-37页 |
(一)民族史与世界史的关系问题 | 第35-36页 |
(二)人的解放与发展的问题 | 第36-37页 |
二、世界历史形成的主要动力 | 第37-39页 |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 | 第37-38页 |
(二)资本的扩张本性直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 第38-39页 |
三、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 第39-41页 |
(一)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同一性 | 第39-40页 |
(二)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第40-41页 |
四、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两大阶段 | 第41-43页 |
(一)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开创 | 第41-42页 |
(二)世界历史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完善 | 第42-43页 |
五、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 | 第43-45页 |
(一)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 | 第44页 |
(二)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了阶级前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 第45-57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 第45-48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 第45-47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 第47-48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 | 第48-53页 |
(一)唯物史观的基础 | 第48-49页 |
(二)人类命运的关注 | 第49-52页 |
(三)历史走向的契合 | 第52-53页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 | 第53-57页 |
(一)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54页 |
(二)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 第54-56页 |
(三)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其的启示 | 第57-65页 |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多重挑战 | 第57-60页 |
(一)国家间利益诉求差别较大 | 第57-58页 |
(二)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还未改变 | 第58-59页 |
(三)各民族国家间文明冲突日益增多 | 第59-60页 |
(四)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 | 第60页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 第60-65页 |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 第61-62页 |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 第62-63页 |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第63-64页 |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