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6-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与流程 | 第9-11页 |
·本课题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本课题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第2章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25页 |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16-17页 |
·经济外部性理论 | 第17-23页 |
·庇古效应 | 第19-21页 |
·科斯手段 | 第21-23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生态补偿机制相关内容分析 | 第25-42页 |
·生态补偿的定义 | 第25-26页 |
·生态补偿原则 | 第26-27页 |
·生态补偿方式 | 第27-28页 |
·生态补偿途径 | 第28-29页 |
·生态补偿中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 第29-35页 |
·直接市场法 | 第29-33页 |
·替代市场法 | 第33-34页 |
·意愿调查评估法 | 第34-35页 |
·流域生态补偿 | 第35-42页 |
·流域生态补偿定义 | 第35-37页 |
·流域生态补偿原则 | 第37页 |
·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解决上下游经济外部性问题的方法 | 第38-40页 |
·流域上下游经济补偿确定方法 | 第40-42页 |
第4章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问题分析 | 第42-48页 |
·东江源区特征 | 第42-46页 |
·源区简介 | 第42-43页 |
·源区三县概况 | 第43-46页 |
·东江源区存在的生态问题 | 第46-48页 |
·果业开发加速面源污染 | 第46页 |
·工业污染 | 第46-47页 |
·养殖行业面源污染加急 | 第47页 |
·水土流失 | 第47页 |
·生态系统退化 | 第47-48页 |
第5章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分析 | 第48-58页 |
·东江源区现有生态补偿 | 第48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主体分析 | 第48-49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依据 | 第49-50页 |
·东江源区补偿项目及标准分析 | 第50-57页 |
·从机会成本角度出发的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最低数值 | 第50-55页 |
·从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角度出发的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最大值 | 第55-57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方式 | 第57-58页 |
第6章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措施及其保障措施 | 第58-61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项目 | 第58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经济尺度 | 第58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 第58-59页 |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 第59-61页 |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 | 第59-60页 |
·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第60页 |
·完善生态补偿监督管理机制 | 第60页 |
·加强协调和公共参与和做好宣传 | 第60页 |
·开展异地开发模式试点工作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