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医学上对动脉硬化的认识 | 第14页 |
·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4-15页 |
·血液动力学理论简介 | 第15-18页 |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 第15-16页 |
·动脉中的脉动流 | 第16-17页 |
·局部几何尺寸变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弹性腔与动脉顺应性 | 第19-27页 |
·弹性腔模型简介 | 第19-21页 |
·弹性腔模型的发展 | 第21-23页 |
·表观动脉顺应性 | 第21-22页 |
·双弹性腔模型 | 第22-23页 |
·非线性弹性腔 | 第23页 |
·单位长度顺应性 | 第23-27页 |
·单位顺应性和可扩张度 | 第24-25页 |
·单位顺应性的非线性特征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一维传输线理论 | 第27-35页 |
·Navier-Stokes方程的线性化 | 第27-28页 |
·Navier-Stokes方程的线性解 | 第28-30页 |
·脉搏波传播速度 | 第30-32页 |
·脉搏波反射的一般规律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单位顺应性改变对脉搏波的影响 | 第35-53页 |
·反射系数、血管阻抗和血压的关系 | 第35-38页 |
·单管中单位顺应性的改变对脉搏波的传播和反射的影响 | 第38-43页 |
·血管分叉情况下单位顺应性的改变对脉搏波的影响 | 第43-50页 |
·分叉血管单位顺应性与反射系数的关系 | 第44-46页 |
·不同位置变化时反射系数与血压的不同变化 | 第46-50页 |
·采用单位顺应性评估动脉硬化的优越性 | 第50-53页 |
第五章 无损动脉硬化检测方法评估 | 第53-65页 |
·无损动脉硬化检测方法概述 | 第53-54页 |
·单位顺应性与脉搏波传播速度 | 第54-57页 |
·单位顺应性与增强指数 | 第57-60页 |
·由末端血压到中心动脉压的转换 | 第57-59页 |
·增强指数的局限性 | 第59-60页 |
·单位顺应性与舒张期脉搏波分析 | 第60-63页 |
·舒张期脉搏波分析的原理 | 第60-61页 |
·大动脉弹性指数的误差讨论 | 第61-63页 |
·单位顺应性与血压振荡波形分析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总结、讨论与展望 | 第65-71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对各种近似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第66-68页 |
·非线性问题的线性简化 | 第66-67页 |
·血液粘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血管的粘弹性 | 第68页 |
·血液动力学的发展展望 | 第68-71页 |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 | 第68-69页 |
·心血管系统虚拟现实 | 第69页 |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仪器 | 第69-71页 |
附录A Navier-Stokes公式的线性化 | 第71-74页 |
附录B 附图 | 第74-81页 |
B.1 单管中单位顺应性改变时,管中压力随之发生的变化 | 第74-77页 |
B.2 分叉血管的一个分支单位顺应性发生改变时,血管中压力的变化 | 第77-81页 |
B.2.1 单位顺应性发生改变的血管内血压与输入血压的比值 | 第77-80页 |
B.2.2 另一个分支内的血压变化情况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