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横向兼并福利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1页 |
·理论推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 第11页 |
·博弈论方法的应用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对企业横向兼并动因的重新分类 | 第13页 |
·对福利评价标准的再认识 | 第13页 |
·对福利效应评价模型的改进 | 第13-14页 |
2 横向兼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相关定义 | 第14-18页 |
·市场 | 第14页 |
·产品差异 | 第14-15页 |
·企业并购与兼并 | 第15-16页 |
·横向兼并、纵向兼并与混合兼并 | 第16-17页 |
·垄断 | 第17页 |
·HHI 指数 | 第17-18页 |
·基于同质产品假设的横向兼并效应研究 | 第18-20页 |
·早期研究 | 第18页 |
·近期研究 | 第18-20页 |
·基于差异化产品假设的横向兼并效应研究 | 第20-23页 |
·非选址模型 | 第21-22页 |
·选址模型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3 企业横向兼并的动因及其福利效应分析 | 第25-31页 |
·规模经济动因 | 第25-26页 |
·管理协同动因 | 第26-27页 |
·市场垄断动因 | 第27页 |
·其他动因 | 第27-29页 |
·主观激励 | 第27-28页 |
·投机 | 第28-29页 |
·企业横向兼并诸动因的福利效应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4 企业横向兼并的福利效应模型 | 第31-42页 |
·企业横向兼并的福利评价标准 | 第31-33页 |
·早期威廉姆森模型的标准 | 第31-32页 |
·近期F&S 模型的标准 | 第32页 |
·本文的福利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同质产品模型 | 第33-34页 |
·基于产品差异化的选址模型 | 第34-38页 |
·兼并前的情况 | 第35-37页 |
·兼并后的情况 | 第37-38页 |
·改进的产品差异化模型 | 第38-41页 |
·k 值的确定 | 第38-40页 |
·对k 与其他变量关系的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对2005 年我国企业横向兼并的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行业分类说明 | 第42-43页 |
·样本选择 | 第43页 |
·统计方式与原则 | 第43-44页 |
·相关变量的处理 | 第44-45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5-49页 |
·2005 年我国企业并购交易的总体状况 | 第45-47页 |
·2005 年我国企业横向兼并的主要特点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企业横向兼并的动因与福利效应 | 第51页 |
·改进的差异化产品模型 | 第51-52页 |
·我国企业横向兼并的现状 | 第52页 |
·对我国反垄断法的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主要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统计样本 | 第54页 |
·市场地域划分 | 第54页 |
·需求弹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