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国内外关于建筑能耗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建筑能耗分析方法 | 第16-30页 |
·静态能耗分析法 | 第16-18页 |
·有效传热系数法 | 第16-17页 |
·度日法(Degree-Day) | 第17-18页 |
·温频法 | 第18页 |
·动态能耗模拟法 | 第18-20页 |
·谐波反应法 | 第18-19页 |
·反应系数法(传递函数法) | 第19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19-20页 |
·状态空间法 | 第20页 |
·DeST软件介绍 | 第20-29页 |
·DeST的特点 | 第20-21页 |
·DeST的软件结构体系及数据组织 | 第21-22页 |
·DeST模拟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2-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西安地区民用建筑能耗动态模拟 | 第30-63页 |
·动态模拟中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31-33页 |
·室外气象参数 | 第31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31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31-33页 |
·1980—1981年前后典型住宅能耗模拟 | 第33-37页 |
·住宅1概况 | 第33页 |
·住宅1基本参数 | 第33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33-34页 |
·DeST的建筑模型 | 第34-35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35页 |
·模拟结果 | 第35-37页 |
·实行50%节能设计标准后典型住宅能耗模拟 | 第37-43页 |
·住宅2概况 | 第37页 |
·住宅2基本参数 | 第37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37-38页 |
·DeST的建筑模型 | 第38-39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空调间歇运行下模拟结果 | 第40-42页 |
·空调连续运行下模拟结果 | 第42-43页 |
·西安市实行65%节能设计标准的典型住宅能耗模拟 | 第43-48页 |
·住宅3基本参数 | 第44-45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45页 |
·DeST的建筑模型 | 第45-46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46页 |
·模拟结果 | 第46-48页 |
·1980年前后典型公建能耗模拟 | 第48-53页 |
·基准公建概况 | 第48-49页 |
·公建2基本参数 | 第49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49页 |
·DeST的建筑模型 | 第49-50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空调间歇运行下模拟结果 | 第51-52页 |
·空调连续运行下模拟结果 | 第52-53页 |
·实行50%节能设计标准后典型公建能耗模拟 | 第53-58页 |
·公建2概况 | 第53页 |
·公建2基本参数 | 第53页 |
·围护结构型式 | 第53-54页 |
·DeST的建筑模型 | 第54-55页 |
·室内计算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8-62页 |
·住宅1、住宅2、住宅3在空调连续运行下建筑负荷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住宅2分别采用空调连续运行和间歇运行下建筑负荷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公建1、公建2在空调间歇运行下建筑负荷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住宅1、公建1在空调连续运行下建筑负荷对比分析 | 第61页 |
·住宅2、公建2在空调间歇运行下建筑负荷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西安市供热发展负荷预测 | 第63-74页 |
·西安市供热现状调查及统计 | 第63-67页 |
·西安市基本概况 | 第63页 |
·调查基本情况 | 第63-64页 |
·既有建筑供暖现状 | 第64页 |
·既有建筑现状 | 第64-66页 |
·供热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66-67页 |
·西安市2020年供热发展负荷预测 | 第67-73页 |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第67-68页 |
·供暖面积的现状与发展 | 第68-69页 |
·西安市2020年供热负荷预测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