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引论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7-14页 |
| 1 课题缘起 | 第7-8页 |
| ·大背景:世界性热潮 | 第7-8页 |
| ·回到陌生的家乡 | 第8页 |
| 2 三年来的田野考察 | 第8-11页 |
| ·考察过程概述 | 第8-10页 |
| ·考察收获总述 | 第10-11页 |
| 3 本论文的范围、任务与主要方法 | 第11-14页 |
| ·与论题相关的国内研究状态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的任务与主要方法 | 第12页 |
| ·几个范围设定 | 第12-14页 |
| 1、榆林窑居壁画 | 第14-27页 |
| ·陕北窑居壁画与人民生活环境及习俗的关系 | 第14-15页 |
| ·窑居壁画的样式 | 第15-19页 |
| ·窑居壁画的题材内容 | 第19-22页 |
| ·窑居壁画的技术工艺特点 | 第22-24页 |
| ·窑居壁画的艺术表现技巧 | 第24-27页 |
| 2、巡礼家具装饰画 | 第27-36页 |
| ·家具装饰画与陕北人民生活环境及习俗的关系 | 第27页 |
| ·按用途分类的家具装饰画 | 第27-31页 |
| ·家具装饰画的样式 | 第31-33页 |
| ·家具装饰画的制作工艺特色 | 第33-36页 |
| 3、榆林窑居壁画和家具装饰画的艺术特色 | 第36-49页 |
| ·审美特色分析 | 第36-37页 |
| ·风格的时代演变及地域差别 | 第37-49页 |
| 4、历史渊源发展浅探 | 第49-51页 |
| ·榆林现存明代遗留壁画实例 | 第49页 |
| ·相关文献记载 | 第49页 |
| ·相关旁证 | 第49页 |
| ·现代发展现状 | 第49-50页 |
| ·基本判断 | 第50-51页 |
| 5、榆林匠艺丹青创作主体的生存形态 | 第51-67页 |
| ·民间匠作画艺人历史上的发生形态 | 第51-52页 |
| ·民间匠作画艺人的生长发展类型 | 第52-64页 |
| ·榆林民间匠作画艺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分析 | 第64-67页 |
| 尾论: 陕北民间匠作画艺亟须保护 | 第67-69页 |
| 1 陕北民间匠作画艺的濒危性 | 第67页 |
| 2 如何抢救和保护榆林民间匠作画艺 | 第67-68页 |
| 3 保护画匠是民间匠作画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环节 | 第68-69页 |
| 后记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 第70-71页 |
| 附图叙录 | 第71-80页 |
| 发表论文及作品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