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N的存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论文的组织方式 | 第9-10页 |
| 第二章 存储技术概述 | 第10-16页 |
| ·网络存储概述 | 第10-12页 |
| ·直接连接存储 | 第10-11页 |
| ·网络附加存储 | 第11页 |
| ·存储区域网络 | 第11-12页 |
| ·存储区域网的定义 | 第12-13页 |
| ·存储区域网络的构成要素 | 第13-14页 |
| ·物理层 | 第13页 |
| ·逻辑层 | 第13-14页 |
| ·SAN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 第14页 |
| ·SAN的主要应用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SSM存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16-24页 |
| ·存储区域网络的应用环境 | 第16-17页 |
| ·存储区域网络的管理策略 | 第17-18页 |
| ·存储区域网络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 ·SAN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9-21页 |
| ·SSM系统整体设计 | 第21-24页 |
| 第四章 集中管理控制机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24-55页 |
| ·多个功能模块的集中管理 | 第24-34页 |
| ·集中控制的功能分析 | 第24-26页 |
| ·进程表数据结构设计 | 第26页 |
| ·进程依赖关系分析 | 第26-28页 |
| ·多进程管理策略 | 第28-32页 |
| ·Windows NT的多线程模拟信号处理 | 第32-34页 |
| ·进程间通信 | 第34-42页 |
| ·进程间通信类型分析 | 第34-36页 |
| ·Socket通信 | 第36-39页 |
| ·共享内存 | 第39-42页 |
| ·命令处理策略 | 第42-45页 |
| ·引入命令队列技术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 ·命令优先级原则 | 第43页 |
| ·命令队列数据结构 | 第43-44页 |
| ·命令队列节点追加算法 | 第44页 |
| ·命令队列节点删除算法 | 第44-45页 |
| ·系统异常处理 | 第45-47页 |
| ·系统异常恢复策略 | 第45-46页 |
| ·异常情况下进程资源管理策略 | 第46-47页 |
| ·文件管理 | 第47-55页 |
| ·文件类型 | 第47-48页 |
| ·文件管理策略 | 第48-49页 |
| ·系统配置类文件的解析方法的分析选择 | 第49-51页 |
| ·配置文件解析临时结构设计 | 第51-52页 |
| ·配置文件解析逻辑设计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其他机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58页 |
| ·存储系统代理 | 第55页 |
| ·客户端代理 | 第55-56页 |
| ·数据复制与快照 | 第56-57页 |
| ·事件联动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系统性能评价与改善 | 第58-63页 |
| ·系统资源占用 | 第58页 |
| ·系统启动、终止及故障恢复时间 | 第58-59页 |
| ·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价 | 第59-60页 |
| ·集中管理控制机能的不足与改善 | 第60-61页 |
| ·通过网页管理 SAN | 第60-61页 |
| ·SSM系统设备动态扩充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