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10页 |
·微卫星DNA(SSRs)标记技术的发展 | 第10-14页 |
·SSRs的特点 | 第11-13页 |
·SSRs的形成机理 | 第13页 |
·SSRs的获得 | 第13-14页 |
·SSRs在山羊上的发展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山羊染色体上的SSRs | 第14-16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6-17页 |
·SSRs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7-19页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2 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0-22页 |
·样品来源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步骤 | 第22-27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PCR扩增与检测 | 第23-24页 |
·8%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型 | 第24页 |
·银染分型 | 第24-25页 |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南江黄羊SSRs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7-50页 |
·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图 | 第27-28页 |
·四川地方山羊品种微卫星的遗传多样性 | 第28-33页 |
·不同微卫星位点在几个地方山羊品种中的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微卫星与南江黄羊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 第33-50页 |
·各位点的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南江黄羊各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表型值的F检验 | 第34-35页 |
·微卫星位点基因型与南江黄羊2月龄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比较分析 | 第35-40页 |
·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与南江黄羊6月龄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 第40-45页 |
·各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与南江黄羊周岁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 | 第45-50页 |
4 讨论 | 第50-58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50页 |
·微卫星及微卫星多态性 | 第50-53页 |
·微卫星的选择 | 第50页 |
·微卫星多态性 | 第50-52页 |
·有效等位基因 | 第52-53页 |
·无效等位基因 | 第53页 |
·四川地方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 第53-56页 |
·群体基因流 | 第53-54页 |
·品种间遗传分化 | 第54页 |
·遗传距离 | 第54-55页 |
·亲缘关系的系统发生树 | 第55-56页 |
·微卫星与南江黄羊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 | 第56-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4页 |